經歷過封閉的疫情之後,國門開放之後不少國人根本不在乎外界是否有疫情,不在乎票價高昂,只希望快點飛出去呼吸一下自由的空氣,而反觀國內也在疫情過後,出現另一種旅遊風潮,因為疫情讓人深刻體會世事無常,選擇一種從現實逃逸的旅行,藉由遠離現實來享受人生,根據旅遊網站的調查,有百分之四十五的旅人,正尋找離群式的度假,另外也有五成旅客,渴望透過旅遊促進身心靈健康,這個趨勢我們準備好了嗎?
過去的旅遊模式,有可能是明明安排一場紓壓度假,但結束後卻覺得更累了,這是很多人的經驗之談,為何會這樣,主要是過去國人的旅遊心態,覺得難得出來一趟,一定要玩好玩滿,就算住五星級飯店一樣是早出晚歸,行軍式的行程,計畫式的行程照表操課,絕對不浪費一絲一毫的時間,這樣充實的行程後,再加上時差、飲食的改變,使得原本規律的生活作息出現變化,反而讓壓力變得更重更累了。
但這樣的旅行在疫情過後有了很大的改變,因為疫情拉開了人與人的距離,不安與緊繃的心情維持了近三個年頭,每個人都緊繃到了極致,因此在甫微解封之際,國人就出現了報復性出遊的熱潮,當時離島有類出國的搭機體驗,因此大幅收穫解封紅利,但這並非代表地區旅遊大躍進,國門解封後國人旅遊恢復常態之後,才是真正檢視的時刻。
近期國內雜誌訪談旅行業,發現一些趨勢,首先在國際旅遊的部分,出現報復性補玩的狀況,蜜月團大爆發,許多人在疫情期間結婚的夫婦,因為不能出國,現在都出現要求高奢或者延長旅遊天數的要求。而根據google2021亞太區旅遊趨勢洞察報告,久違的出國旅遊,使得旅客更願意提高預算與入住頂級旅宿,過去一趟遊走多國,一國僅停留一天的旅遊模式,如今已不在,越來越多人選擇去單一國家,定點式的深度旅遊,並尋求更多當地特色體驗與文化探索,當然一些豐富旅遊經驗者,則開始嚮往前往更少人踏足的國家或地點。
國內被疫情改變的旅遊市場,戶外、在地、野奢露營都持續的發燒,另外身心平衡、遠離塵囂、正念治癒都是旅遊主軸,剛在年底開幕的花蓮鳳林丘丘森旅,其執行長就表示疫情為人們帶來巨大的壓力與焦慮,都希望尋求心靈疲累的治癒,山谷、草原、步道、溫泉帶來的度假享受,同時透過冥想、正念覺察、晨間瑜珈、藥草農學等活動,來達到身心平衡。
單純的走馬看花已經不能滿足旅人,不管是主題式的旅遊、身心靈治癒、或是體驗旅遊,這都是不同於過往的旅遊趨勢,並且逐漸成為旅遊的主流,沒有體驗、沒有服務、沒有訴求的旅遊業者都會面臨挑戰,甚至逐漸失去競爭優勢。
馬祖別的不說,慢活與治癒幾乎是天賜的優勢,如何將外在的環境優勢,以及內在高端服務體驗融合,是我們現階段需要努力的目標,考驗著眾人的智慧,馬祖旅遊如何邁入新的境界,需要更多年輕新血的投入,以及長者經驗的指導,我們期待馬祖旅遊更進一步。
社論/身心靈之旅正夯
- 2022-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