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如果能讓遊客共同來淨灘

  • 2022-12-16

 想行銷馬祖,除了透過傳統旅遊資訊的渲染、以及近年相繼推出的馬拉松活動外,或許可以思考將淨灘的思維導入觀光,讓遊客除了達到旅行的目的外,也能兼具做環保,藉由大眾的力量共同為生態盡一分心力。

 到觀光景點撿拾垃圾看似與休憩攬勝目的有所衝突,但卻是相當有賣點的操作。日本神奈川縣的海灘曾一度受垃圾汙染所苦,佈滿許多玻璃碎片,不僅容易使遊客受傷,也影響海岸上下的生物生存,衝擊生態發展,當地政府因此推出「海灘貨幣」的活動。

 只要在海灘撿拾尺寸超過三公分,且邊角圓潤,用手觸碰不會疼痛的玻璃碎片,白色或棕色的即可折抵日幣30元,藍色或綠色等等同日幣約50元,紅色或黃色者因稀少因而最高可折抵日元近200元,民眾持這些玻璃可至合作的商家消費折抵。這項活動廣受日本境內好評,有超過百間的業者支持與加入,甚至遠方的夏威夷也有商家響應。

 國內同為離島的小琉球,也推出類似的海灘幣,邀請遊客攜手淨灘,頗受歡迎。在地的設計師將海邊撿來的碎玻璃磨平後,彩繪海龜圖案,並附上「琉球Liuqiu」的字樣,只要在海灘撿2公斤垃圾就能兌換1枚,可至島上合作的民宿、餐飲、遊憩等行業消費折抵。因獨特且深具意義性,儘管該幣相當於有價證券能進行消費,但許多遊客獲得後愛不釋手,寧可珍藏起來也不願使用消費。不論如何,透過這樣的方式增加民眾淨灘的意願,喚起對生態保育的重視;也因諸多店家業者願意給力配合,讓環境保護不再只是口號,間接轉而成為具體的行動。

 親子旅行漸漸蔚為旅遊市場的風潮,因而透過和孩子共同來淨灘,讓活動不單純只是環境維護,更是難得的機會教育。生活或課堂裡,環保的道理講述再多,都僅是平面的知識,經常容易被遺忘,船過水無痕;但惟有親自到現場了解,才清楚我們的海洋受到的破壞,才明白動物們居住環境的浩劫,才知道保育是多麼不容易的事情,才體會這片大自然的維護需要多大的努力。在協助淨灘的同時,一方面得以踏浪與戲水,感受海洋內蘊帶來的力量,另一方面也能藉此機會做環保,並得以省思,我們不單是「撿」垃圾,更要往「減」垃圾的目標邁進。

 儘管四鄉五島每年度都有安排淨灘活動,多仰賴軍方與居民來完成;但人力資源上的限制,難以周全性的完成。我們不妨把淨灘由環保業務轉為觀光與文化的業務,借鏡國內外成功的案例,設計誘因,讓遊客來訪時,除了品味山珍海味、景點的浮光掠影外,也願意主動停下腳步、捲起袖子,彎下腰一同來潔淨海灘,讓我們的海岸線賡續湛藍與閃亮,這將會是相當有意義的生命與環境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