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爆竹,除舊歲/陳皮梅

  • 2022-12-16

 辣椒(Capsicum frutescens L.)原產於中南美洲熱帶地區。美國的《科學》雜誌曾報導,在厄瓜多爾近赤道地區發現了最早的吃辣族,該地區的居民在6100年前就已將辣椒運用在日常烹飪中了。所以,科學家認為辣椒(Capsicum frutescens L.)就原產於中南美洲熱帶地區。

 15世紀末,哥倫布在發現美洲之後,也同時把辣椒帶回了歐洲,從此這種深受世人喜愛的辣椒就流傳到世界各地。

 但直到明末清初,辣椒才從荷蘭傳入中國。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湖南《寶慶府誌》和《邵陽縣誌》中就有關於辣椒的記載。所以到了嘉慶年間(1796年至1820年),根據湖南如慈利、善化、長沙、湘潭、湘陰、湘鄉、攸縣、通道等等這些地方縣誌的紀錄,也都有了辣椒的身影了。可見,辣椒在當時的湖南各地已十分盛行。

 不是有這樣的說法嗎:「湖北人不怕辣,湖南人辣不怕,四川人怕不辣。」因此,湖南、湖北和四川的人幾乎都是吃辣一族也不奇怪了。常用辣椒來當日常烹飪的材料,許多人當然自嘆弗如於湖南、湖北和四川人,不過浙江人的魯迅,卻傳說他少年時離家到蘇州的江南水師學堂念書,冬天下雪嚴寒之際,魯迅實在到受不了了,卻還想繼續苦讀,於是他想到起頭懸樑錐刺骨的故事。因此,魯迅就用他在江南水師學堂念書好成績所得到的一枚金質獎章,拿去換了茶葉和紅辣椒。等到深夜讀書時,他睏了就喝茶,冷了就大嚼辣椒,以求能勤勞苦讀有成。

 身為湖南人的大畫家齊白石,也傳說餐餐離不開辣椒,一道「辣椒炒肉」更是他的最愛。這「辣椒炒肉」如今也是湖南長沙的名菜之一。炒製辣椒炒肉時,要選皮薄稍皺、肉厚飽滿,且長長的,硬硬的,如無名指大小的小香辣椒才行,同時為了避免肉皮影響口感,所選用的五花肉要去皮,然後將肥肉煸炒出油脂,起鍋前放入小香辣椒,等小香辣椒充分吸收了豬油的香味,吃起來的口感也不致過於軟爛,這才是地道的辣椒炒肉。

 台灣的傳統市場裡想必沒有長沙這種小香辣椒吧,可是卻經常可見一種比小拇指略小的紅辣椒,很辣,切碎後只需加添一些醬油,當佐料,吃起來就很辣很香很過癮,而且還會經常想念。

 以前曾不自主地買了一小包嚐試,結果一嚐很快吃完三分之一,剩下的則放到頂樓陽台的盤子內去打算曬乾備用,但台北冬季的多雨和潮濕,讓有些小紅辣椒禁不起幾番折騰就軟爛,或表皮變黑了,難看又令人遺憾。

 最近,冬天的雨勢稍歇,這種小紅辣椒也稍顯便宜的,於是又一口氣買了三小包,這回我細細用針線,將小紅辣椒一個個串起來,如此幾串大紅的紅辣椒如同一串串豔紅火熱的串串鞭炮爆竹,喜慶十分卻又誘人垂涎,在這個快接近爆竹一聲除舊歲的農曆春節前,高高掛到陽台上吹風曬太陽,想必能完全躲雨避濕,不再有軟爛或變黑的情況了。

 況且,如此視覺上極其討喜迎新的幾串長長紅紅的鞭炮爆竹紅辣椒,想必如果在除夕前也多串幾串,高掛在大門邊,或客廳的窗邊,除吉利避邪,晾乾享用外,必然在新的一年裡也能討個喜氣洋洋,象徵火紅的生活,與美好的希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