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落實資源回收與資源再利用

  • 2022-12-13

 隨著人文及工業發展,工廠宛如雨後春筍般的設立,在追求科學進步的同時也產生了許多廢棄物。大自然的反撲使人們意識到生態維護的重要性,各國環保意識開始抬頭。從剛開始提倡的自行攜帶環保餐具,到近幾年政府實施限塑等政策,由此可知世界各國從個人到企業對於廢棄物的處理以及再利用越加重視,企業理念也逐漸轉向永續經營。

 資源回收是將經過處理可以再利用或再製造的垃圾進行分類,大致分成紙類、塑膠類、廢鐵鋁罐等,其中紙類每年的回收量佔最多,且逐年增加,透過資源回收可減少垃圾量和處理成本,並且讓資源達到循環再利用的效益。有許多廢棄物是可以回收的資源,在政府積極推動全民參與環保愛地球的工作,並以經濟誘因鼓勵許多業者投入,將產業垃圾化為有價值的原料,再回到循環裡繼續生產,創造資源再利用的效益。

 隨工商發達,生活漸趨富裕,消費行為由一次性消耗使用,逐漸取代傳統惜物且重複使用之美德,垃圾量隨之增加;過去數十年來,隨著經濟發展所衍生出來的廢棄物問題,已嚴重衝擊到環境品質與人民舒適生活的權利。因此,如何有效地減少廢棄物的產生,並善用有限的資源以建立一個永續發展的社會,已成為不可忽視的迫切問題。「垃圾零廢棄」政策,廢棄物源頭減量及資源回收與民眾生活習習相關,尤其在源頭減量方面,必須持續加強宣導,逐步引導民眾改變拋棄型消費型態,減少使用一次用即丟產品,形成環保的生活習慣。

 政府近年除推動垃圾強制分類工作外,同時實施源頭減量措施,包括限制產品過度包裝、公家機關與學校餐廳內食禁用免洗餐具、限制塑膠類生鮮托盤及包裝、政府機關與學校紙杯減量等,均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民眾對於政策內容之正確認知,有助於工作之順利推展。

 由於馬祖地區各島土地面積小,垃圾掩埋等廢棄物處理方式效益較低,多仰賴藉船運運送至台灣後再行處理,近年隨著觀光業蓬發展帶來大量的旅客,亦使廢棄物量成長,造成廢棄物處理的成本增加,地區發展觀光同時,可藉由推動環保旅遊、減少一次性餐具等消耗品的使用等方式減少資源消耗,並可思考收取環境維護費,實施垃圾減量,降低觀光發展對環境之衝擊。

 促進資源永續循環再利用,近年政府也將循環經濟列為產業創新政策之一。反觀過去傳統的商業模式,企業為了刺激消費,不斷推出新的產品,進而使消費者養成汰舊換新、用完即丟的習慣,如此的商業模式,不但造成廢棄物的產生,也無法使資源有效的利用。因此透過創新的商業模式與工業共生,並在政府的改革與監督,以及所有人民的合作下,共同建立一個全回收、零廢棄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