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馬祖各島的街頭,有多少人覺得馬祖的步行環境是令人感到愉悅與友善的?提供安全、友善無礙的人本環境是現代化城市的目標,使道路景觀整齊劃一,包括燈桿、電箱作適度的遷移調整,回歸至「以人為本」為考量的人行道系統,擴大人行空間,為生活空間注入友善的步行環境,才是符合宜居城市的關鍵所在。
放眼國際,許多城市將熱鬧的商業區街道改造為徒步區、或拓寬人行道的行走空間,而改善當地生活居住品質是目前當今的趨勢,例如丹麥的哥本哈根的斯托勒,在那裡有歐洲長度最長的徒步購物街,原本跟其他道路一樣,有許多塞車與市容不堪等問題,但建築師按照當地狀況改造成人行道後,步行人潮與過去相比是大幅增加。在英國倫敦著名的蘭姆水管街,那裡有餐廳、咖啡廳、酒吧、服飾店和超市,此街道因為對行人友善設計,受到英國媒體與當地民眾的好評,街道上的商家不但沒有倒閉,更為設立了良好的生活環境。
以國內現有狀況為例,因都市規劃的觀念較為後起,因此人行道新與舊交雜的介面很多,現況問題也包含了住商混合、商家攤販與停車佔用、自行車道與人行道共用等問題,抑或是落差過大與空間平整度不佳等,都是急需處理解決的課題。
因應綠色運輸時代來臨,道路配置將重新整合,除了從以車為本之交通慣性回歸到以人為本之道路倫理外,自行車將成為通勤與轉運大眾運輸之重要交通工具,自行車道應納入道路規劃單元中。於市區道路劃設自行車道時,可劃歸於車道系統或與人行步道系統共構兩類,應權衡道路環境條件與道路欲塑造之景觀風格特色,選擇適當設置方式建構之。
馬祖必須檢討近年來現行人行環境計畫與成果,評估並分析出馬祖人行環境之特色與侷限,加以探討發展潛力與對策,並整合現行與未來進行的計畫,而得出一較完整之規劃系統。並且以人為本出發點,重新檢析人行環境發展之方向與構想,提升道路適宜之人行空間尺度比例。並以公共藝術、空間景觀改善、無障礙空間規劃與自然生態適宜性等規劃構想,建立出符合地方文化特色與地景生態景觀之人車共存之道。
如果我們能把馬祖街道營造成美妙的、令人愉悅的場所,觀光就成功了一大半。我們必須瞭解,馬祖的魅力不是建立在道路運輸網絡有多麼發達,交通工程有多麼宏大,而在於良好的街道風貌,以及充滿輕鬆自在舒適的感覺,讓外來遊客感受到這個地方的溫度,才能吸引更多人關注馬祖這座島嶼。
社論/建構友善且舒適的步行環境
- 2022-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