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福部國健署十月發布一一○年青少年飲酒行為調查結果,國中生曾經飲酒率為百分之四十九點七,較上次調查下降百分之二點五;高中職生飲酒率達百分之七十二點八,較前次調查微增百分之零點四。很多國際的研究指出,在十四歲之前開始飲酒的人對酒精依賴性為二十歲以後開始飲酒者的四倍。因此,早期飲酒不僅會與成年後更高的飲酒頻率與酒精攝取量有關,也會增加酒精依賴、心理健康和社會危害的風險。因此,有必要避免青少年飲酒,以減少成年後飲用酒精,所造成心理及身體健康問題。
儘管調查結果顯示,國高中生飲酒率增減幅度變化不大,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從商店或攤位買的」與「爸媽、兄弟姐妹或其他家人」是青少年拿到酒的主要途徑,國中生超過六成四是家人給的,一成向商家購買;高中生超過四成是買的,三成二是家人給的。《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明定,任何人均不得販賣、交付或供應酒品給青少年,父母或其他照顧者應禁止青少年喝酒。調查結果卻再度顯示,不但許多商家明知故犯,連家人也頻踩紅線,政府除了落實取締違法商家,應再加把力,不要讓家庭成為助長青少年飲酒風氣的發源地。
青春期階段開始飲酒比成年後再喝,更容易產生對酒精的依賴,且在往後的生活中,較常發生因為酒精所導致心理健康、神經認知或危險行為等問題,所以青少年為了自身健康與未來生活品質著想,避免喝酒會是最健康的選擇;選擇以茶水代酒,不出入可能出現飲酒的聚會場合,或改以其他娛樂或運動等方式,達到自我管理避免飲酒,保護自身健康權益。
現今社會,酒類的購得容易,一般慶祝聚會中,也常有接觸到酒類的機會。對年輕人而言,學習如何在飲酒文化相當普遍的社會中舉止得宜是一個相當重要的部份。青少年時期飲酒是風險很高的事,不論採取何種方式,提早教導青少年有關飲酒常識應該是較為有益的。父母與小孩討論關於飲酒的問題時,應秉持堅定的精神,以開放式地互動來溝通,灌輸青少年飲酒的嚴重性,並教導他們如何應付同儕壓力,避免被迫喝酒。
根據青少年福利法,允許未滿十八歲飲酒或買酒是犯法的,將處以罰鍰,為人父母不可不謹慎。父母是提供青少年對飲酒正確的認知在成長過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父母親應確實讓孩子們瞭解酒對他們身心的影響,及成年後如何以負責任的態度來決定喝或不喝酒精類飲料。父母可以經由平日的機會教育(例如:電視、電影或者周遭親友的故事)適時給與青少年指導。從小教導正確的飲酒觀念,可以避免長大後失控酗酒,造成個人或家庭的負擔。關心孩子,需要多方合作防治青少年飲酒問題。
社論/避免青少年飲酒 須多方通力合作
- 2022-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