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地方選舉給與民主政治的省思

  • 2022-12-02

 上週的九合一選舉圓滿落幕,馬祖地區順利產生新一屆的公職人員,繼續來為鄉親們效勞服務,這對地區的民主深化有相當的助益。儘管為地方性的選舉,但放眼全臺的選舉結果,卻也透露出相當的訊息,頗深值玩味惕勵。

 揆諸國內這次選戰結果,出現許多意想不到的結局,似乎訴說著民主政治的新風向。像是被喻為「10大正妹」的年輕女性里長候選人,就有6位脫穎而出當選;有鄉長候選人於登記後宣布退選、把戶籍遷出並停止競選活動,最終仍獲得最高票;另一鄉的鄉長共有2人競選,其中一位是曾任該鄉鄉長、現任縣議員,另一位僅是前任的資淺鄉民代表,原先眾人都看好前鄉長可望回鍋,但卻意外落馬;諸多地區的資深議員老將被政治新人擠下,無以連任;以及許多地區的現任村里長都敗北,由七、八年級生取而代之。這些情形敘說了選民觀念逐漸改變,過往樁腳政治的優勢已不復存在。

 越來越多的民眾期許,公共事務能注入年輕一輩的心血共同參與,藉由不同思維來創新與締造不同火花。不能否認,資深或年長的政治工作者有其相當的閱歷和素養,沉穩和經驗是相當值得借鏡的資本;但畢竟時代變遷快速,科技日益進步,服務的思考與觀點必須從多樣的角度切入,才能與時俱進、契合人民的需要。至為重要的是,年輕一輩的素人沒有政治的包袱,較能勇於突破窠臼,提出大破大立的創新舉措,方能合造新的政治。

 而當前民意如流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相當勇於捍衛自身權益。盱衡近年來,社會的年輕公民人數日益增多,自主意識相繼抬頭,不再單純做個社會上的順民,不願接受過往「摸頭」的政治文化,更不只是被動的接受政策灌輸;取而代之的是,敢於表達、分享與省思,甚至扮演吹哨者的角色,避免公共服務出現陰影與死角,衍生更多弊端。有鑑於此,一旦掌握權力的主事者做出違背公共利益的情事,抑或表現不符民意期待時,消息將快速被散布廣知,正當性受到莫大挑戰,相當可能在次屆的選舉洗禮時下野。民眾對政黨的忠誠已漸漸消退,取而代之的是,政治人物要強化對人民效忠。

 此外,傾聽民瘼才能更貼近社稷的需要,遠離民意也意味著與人民背道而馳。俗諺有云:「民主政治就是民意政治。」這話一點也不錯,且深中肯綮。細究本次選舉結果,部分未能連任者,其關鍵因素在於公共服務的言行舉止背離人民所託,試圖想以握有的權力來強渡關山、恣意而為,不符合民眾的期待。了解民意最直接的方式在於走入民間、深入百姓疾苦,才能用同理心來感同身受,真正的苦民所苦;而非單純的仰賴民意調查來進行決策。倘猶乏與民意的對談,很容易陷入決策認知的真空狀態,形塑出自我感覺良好的錯覺,與百姓們脫節。

 欣見馬祖又經歷一次平和的選舉洗禮,用「紙彈」取代「子彈」,以投票來決定地方的發展,為戰地政務以來的民主深化盡了一份心力。但我們也期許,政治既是眾人之事,新任公僕們就要時時將百姓蒼生放在心上,傾聽與同理,才不辜負民主制度給予的力量;否則,將在下一次選舉,被民主的「紙彈」擊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