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第一本以閩東語為主體文的文化繪本《每蜀日都是好日子.日日都是好時光》問世!縣府舉辦新書發表暨分享會,經陳高志老師翻譯,劉碧雲校長導讀,讓地方師生認識這本得來不易的文化歲時記;我們對此表示雀躍,藉繪本生動、有趣的插畫及文字敘述,啟發孩童對學習閩東語的動機,進而實踐使用於生活各層面之上,讓母語教育真正往下扎根。
馬祖人的母語是閩東語(或福州話),與絕大多數使用閩南語的台灣本島相較,更顯其獨特性,母語與我們生存生長環境與記憶緊密相連,可惜的是馬祖母語傳承跟台灣其他少數語言一樣,面臨相同危機。
語言是人類寶貴文化資產,含有族群獨特而豐富的生活、人文、歷史、自然等資訊及經驗智慧,承載著一個民族之記憶和圖像,亦包含族群心智互動結晶。因此,學習本土語言可以保存族群之語文和情感,也有益於幫助個人體認到自身與族群之間的緊密關係。
而配合國家語言發展法修訂,正式將閩東語納入國家語言,增列為本土語言之一,並且在111學年度起成為部訂課程,同步成為國、高中的必修課程,也增加各項教材開發與教學,這是馬祖各界多年努力成果,也是我們傳承閩東語的一大助力。
自被列入國家語言以來,縣府積極透過各管道進行推廣,包括出版品編印、發行,社會研習與基礎教育等,希望讓更多人認識我們的文化與歷史,將我們的語言、文化、生活習慣向下扎根,形塑馬祖特有形象,讓孩子以家鄉為榮。
但近年發現,縣內40歲以下的青年生代絕大多數不使用或不會閩東語,更遑論教導他們的孩子學習,當家中母語環境不在時,要依靠國小每週一節的鄉土語教學來推行閩東語的普及,實屬不易,畢竟本土語言學習多始於家庭教育,我們建議必須立即打造更多的母語環境,並且讓母語學習從小開始,且不能侷限於校園。
日日都是好時光身為第一本閩東語繪本,深具歷史意義,以語言和圖像,譜出馬祖生活的律動,也向國人分享馬祖好日子。這是好的開始,我們希望透過基礎教育與社會推廣,產生更多接觸、學習閩東語的機會,例如推動家庭親子共學母語、本土語言閱讀推廣等。未來則需要搭配社會教育提供系統學習資源和環境,更鼓勵為人父母者在家開口說,惟有建構和推廣母語使用的環境,使平日就自然浸濡於母語學習中,方能促使語言的活用與生生不息。
社論/日日都是好時光 用閩東語分享馬祖好日子
- 2022-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