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12(中時新聞網報導)近年教學目標強調教育向下扎根,過往國中端學習本土語文以社團形式授課,但因應國家語言法通過,本土語文於111學年度將在國中列為必修課程,導致各縣市出現師資不足的問題。桃園市教師會批評政策急就章,高國中小搶找本土語文師資,師資考證速度遠不及開缺速度。教育局坦言最缺閩南語師資,目前已祭出相關獎勵措施,希望能盡快補足師資缺口。
桃園市教師會理事長張瓊方指出,本土語文包括閩南語、客語、原住民語及馬祖閩東語,閩南語選修人數最多,因此也需要最多師資,而最少人選修的則是馬祖閩東語,師資也相對少,這兩種類別最易缺乏師資。
張瓊方說,接獲不少學校行政人員抱怨,雖然教育部有提供教學支援人員人才庫平台,供有師資需求的學校自行搜尋聯繫,但有學校全部打了一遍還是沒人願意教,最後找不到師資便只能申請改為線上課程,歷經2年多的疫情期間,可知線上課程學習成效不佳,應等待政策完備、師資到位後再推行,否則無助推廣本土語文。
教育局統計,111學年度國中小本土語文開班數,閩南語有4125班、客家語有1550班、閩東語有28班含直播共學,而有通過中高級以上認證且有實際授課的合格教師,閩南語有450人、客語有292人,目前客語及閩東語師資尚足以滿足教學現場,以閩南語師資最為缺乏,尚需81名具有中高級認證的教師。
教育局指出,為積極解決師資不足,提高教師認證通過率,自110學年度起增開閩南語及客語現職教師認證研習及教學支援工作人員培訓研習,並訂有相關獎勵措施,教師若參加認證考試,市府全額補助報名費,通過認證後更可依認證級別給予1000至5000元獎金及敘獎。
為鼓勵各校對本土語文的傳承,營造學習母語環境,教育局還推動「客華雙聲帶教學計畫」及「閩華雙聲帶教學試辦計畫」,每周至少擇定1節非本土語課程以客語或閩南語融入教學及溝通,自然而然成為課室語言,參加教師每月可獲1000元語言研究暨教材編輯費,期末拍攝成果影片的教師則補助4小時加班費,盼能成為誘因,鼓勵更多教師投入本土語文推廣。
桃園本土語文課鬧師資荒 馬祖話、閩南語最缺--中時
- 2022-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