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包銀/陳美玲

  • 2022-11-04

 逢年過節的時候,鄉下人家總會忙上好幾天,家家戶戶的婦女都得忙著準備祭祀物品,而製做各式各樣的粿更是重頭戲,我家也不例外。

 印象裡面,每當媽媽要做紅龜粿的時候,我和姐姐們就得去尋找月桃葉,將長的漂亮且成熟的葉子用小刀子小心翼翼的割下來,一片片疊放整齊放入竹籃子裡,帶回家以後先將它清洗乾淨,擦乾以後剪成大小適合的長方形狀,在葉片上抹些油花,再將包好餡料的紅粿放在鮮綠的葉子上,這些紅龜粿經過印模壓制之後,有了美麗的花紋與吉祥的圖形,最常見到的是印上了橢圓形的龜背紋路,中間還有個「壽」字,有的是仙桃形狀的紅粿,有些在仙桃中還帶有「囍」字樣,每個紅粿都洋溢著喜樂的氣息。

 將紅粿在蒸籠裡排放整齊,粿與粿之間還要保持適當距離,否則蒸熟的粿,可會心手相連糾纏不清呢!以前蒸各種粿都是利用大灶以柴火慢蒸,小孩子要負責添柴火的工作,而且大人們會千交代萬交代,在蒸粿的期間可不准亂說話,不然蒸出來的粿會壞了樣子。雖然是有些迷信的說法,但任誰也不敢造次,以免蒸壞了粿可會受到牽拖。當紅龜粿蒸熟之時,掀開蒸籠蓋子的那剎那,散發出獨特的香氣,混著柴燒與月桃葉的清香,飄著裊裊的白煙,煙裡盡是滿滿的期待。

 剛出爐的紅龜粿外皮軟Q有嚼勁,紅豆泥餡綿密香甜而不膩,令人抵擋不了它的誘惑,一口接一口的享食,但是如果放置冰箱過後,餡皮就會變硬甚至龜裂,這時,媽媽就會將它下油鍋兼炸一番,「煎恰恰」之後的紅龜粿滋味更是焦香帶脆,是另一種不同的風味。最近還流行將它與雞蛋一起上煎台,是另類新舊飲食文化的火花,相信這新的調理方式,會讓紅龜粄更受各種年齡層的喜愛。儘管吃法各有其趣,但紅龜粿與月桃葉交織的樸實原味,才是我心心念念的真滋味啊!

 紅龜粿直到現在仍是傳統節慶上的主角,有著金包銀大吉大利,長長久久的吉祥意涵,至於為什麼被稱為金包銀呢?因為在製作粿皮的過程中,是以紅色米糰包裹白色米糰,再掐進紅豆餡搓圓,以粿印壓製而成,富有金包銀的吉利意思,這是多麼有創意的聯想啊,一塊紅粿承載著無限的希望與祝福,讓每個參與慶典的人們遇見了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