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仔店幸福風情/潘憲榮

  • 2022-11-01

柑仔店曾是農業社會的好鄰居,寫著淳樸而美麗的記憶,旅遊每回看到柑仔店,總喜歡進去逛一逛,找尋逐漸模糊的影像。

北門錢來也

旅遊台南,專程去探訪位於北門的錢來也柑仔店。此店家興建於建於1952年,為傳統斜瓦平房的舊式建築,是當年台鹽福利社,至2001年間台鹽北門鹽場停止營運後,這家柑仔店也隨之歇業。所幸,在熱心人士積極爭取下,將老店重新開張,原汁原味地保存歲月純釀的風華。

錢來也保留原本傳統老式建築,不一樣的是,巧妙地運用回收的瓦片、貝殼、蚵殼……妝點出許多可愛圖樣,增添不少藝術氛圍。

走進店內,彷彿走入當年的柑仔店,讓人倍感親切。童年的小零嘴,如柑仔糖、三色糖、鹹橄欖、彈珠汽水……;玩具則有陀螺、彈珠……等;還有筆記本、書包……等各種文具,每一項物品都勾勒出不少有趣的回憶。

柑仔店就是便利超商的前身,除了擺設不同外,最大差異是當年的柑仔店老闆和左鄰右舍都很熟,手頭不方便時還可賒帳,通常柑仔店會掛一面黑板作為賒帳記錄,還錢時再將其擦掉,人際關係建立在彼此信任上,「有欠有還」很少聽說有賴帳的,也不用擔心買到黑心商品,柑仔店在農業社會是值得信任的招牌。

錢來也,「俗而有力」的名稱,頗具逸趣。古樸的設施與懷舊氛圍,曾吸引偶像劇來拍片取景,現已成為旅遊熱點。

柑仔店註記著農業社會淳樸風貌,在講求功利的現實社會,隱隱流淌著一股溫馨暖流,頗耐人尋味。

老梅懷舊商店

濱海小漁村景色秀麗,蘊藏著豐美的人文風采,值得慢慢遊賞。

造訪老梅,這是一處北海岸的熱門景點,尤其春天的老梅綠石槽,放眼望去一片綠油油石槽與一波波浪花交織,形成特殊景致,這個季節限定的美景,每年都吸引絡繹不絕的人潮。

除了觀賞綠石槽外,遊逛小漁村,領略特有的風情,收穫滿滿。村落入口設有懷舊罟寮,展示牽罟捕魚景況,當年聽到海螺吹起,民眾自動會前來聚集牽罟捕魚,同心協力,默契十足,村民培養出良好的情感。

這裡有一家傳統柑仔店「都有商店」,有趣的命名,彷彿揭露任何東西都可以在這裡買到。走入店家,老闆娘告訴我,這家店已經傳承至第三代,本來想收攤,但非常捨不得,社區就像一個大家庭,老朋友也常來這裡聊天,留一處聚會的地方聊聊天,挺不錯!巧遇幾位小朋友前來購物,對東西的放置非常熟悉,好像回到自己家一樣的自在。

「我們這裡的巷弄非常漂亮,有各種彩繪藝術作品……」老闆娘熱心的為我介紹在地美景,尤其她還熱心地為我介紹一家文創雜貨店,古樸建築的牆上裝飾有小漁網、文具、娃娃……等,充滿童趣,店名寫著:解「YOU」雜貨店,饒富趣味,仔細觀賞,教人莞爾。

傳統柑仔店與文創雜貨店,為傳統漁村增添不少溫馨情懷與美麗風情,遊賞其間,有著遇見老朋友的欣喜。

馬崗柑仔店

馬崗是臺灣最東邊的漁村。優美景觀、古樸石頭屋和清幽氛圍,交織出傳統漁村特有風情,近年來成了舉辦海洋祭的熱門景點。

放慢腳步,遊賞漁村巷弄,四處可見石頭建築;就地取材,發揮雙手萬能的智慧是當年漁村居民的特點,雖然歷經歲月沖刷,有些房舍已頹圮,但仍隱隱散發一股難以言喻的風采。也許軍旅生涯曾戍守外島,看到這些石頭建築總感到格外親切。

潮間帶附近有一家傳統柑仔店,販售一般食品、飲料、日用品,另外亦販售在地漁產,如石花凍、海膽……等,為遊客帶來不少方便性。店家相當友善,老闆會熱心地告訴遊客拍照賞景的好地方,尤其村子裡的特殊景點,如石頭牆、石頭屋的位置,還特別解說,石頭屋如何堆砌、如何防浪……等等,宛如專業導覽;其他,如海膽如何食用?石花凍如何製作?……只要你提出問題,他都會幫你解說。

有趣的是,店家前還設置有表演台,並備有椅子,不禁讓我想起,小時候全國都在風靡棒球賽時,村子的柑仔店會搬出拉門式的黑白電視放在室外,並擺放幾張椅子供大家使用,讓人感覺十分貼心。

漁村的柑仔店,成了旅人最溫馨的歇腳處,記得當年駐守馬祖莒光島,在青帆(舊名:青蕃)港,有幾家柑仔店,每逢假日都成了弟兄遊逛的地方,購買一些來自臺灣的日用品、零食,紓解了不少遊子的鄉愁。

* *

隨著社會型態的改變,柑仔店逐漸消聲匿跡,但它那份充滿人情味的風采,卻永遠留在大家的記憶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