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昨)凡此種種,導師對弱勢學生的關懷我一一謹記,我常想,老師是學生家庭之外最無私的貴人,許多孩子因為老師的陪伴教誨而走向一個美好的未來,當老師老去,不要忘記老師的恩情。有朝一日,我一定要回報此恩德,因為導師早出晚歸,全力照顧班級,當屆的學生在聯考中打破了南投縣的紀錄,五十多個學生幾乎全上了公立高中,第一二志願佔了一半,如今幾乎個個都小有成就,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材,為社會盡最大的能力服務。如今我也不負導師期待,成為國小校長,掌理學校能對教育盡最大的力量,服務學生、家長與老師。
黃金的師專歲月
師專五年生活,我在花蓮的好山好水中涵濡成長,因住校的體制,讓我養成了規律的生活,通識課程、專業課程與專門課程的訓練,讓我習得國小教師必備的技能,參加社團學習生活的休閒與人際互動,一年級下學期我擔任班代,學習領導。四年級當選學生活動中心副總幹事,透過學生活動中心的運作,學習活動與行政的實務。擔任當年新生入學的輔導員,對於人際互動有了更實際的參與。假日因無法返家,與同學遊遍花東各大風景區,感受純淨天然的環境。在四年級我選擇了輔導組,對心理、輔導初淺認識,跨組選修了語文組的課,當時積極求知的欲望,埋下終身學習的種子。
成長與進修的終身學習
當我在台北市任職時,利用下班時間,到台大國文系旁聽了修辭學、語音學、詩選和現代散文,感受到台大自由學風和台大國學大師風範。
在師專轉型為師院時,我因在台北市任職,就近在台北市立師範學院語教系進修四個暑假,親近了陳正治教授、廉永英教授、蘇永明教授,他們治學的精神、專業的態度,讓我深受折服。學然後知不足,幸而教育的路是讓人不斷挑戰精進的場域,暑假進修讓我成長許多,對於教學更注入了活力。
擔任主任以後,因面臨教改的壓力,深覺一般研習並不能滿足我的需求,便報考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接受學術的訓練和熏陶,中正教研所的教授群個個學有專精,像李奉儒教授、林明地教授、蔡清田教授、曾玉村教授、陳姚真教授、卯靜儒教授、洪志成教授、林永豐教授、王雅玄教授等惠我良多,讓我更有自信面對教學與行政,更深層的體認教育的內涵與實際。
進修與學習應該在每天發生,那是現代知識半衰期減短知識份子所面臨的境遇,我期許自己保持開放的胸襟,時常放空自己,讓新知與反思能提升自己的眼界。(完)
回首來時路/王瓊慈
- 2022-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