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正常生活下的積極防疫

  • 2022-09-15

 中秋連假後,疫情升溫是預料中事,不僅全國新增病例數回升,地方確診病例也增高,這只是短暫性增降,在台灣新冠病毒仍未消散,軍民仍不能掉以輕心,持續做好個人防疫工作,避免病毒擴散,共同力行防疫新生活指引。

 地方確診數字一度增高至40例,之後維持10幾例至20幾例之間,最近一度降為個位數,不過在秋節前後,地方感染病例多為群聚、聚餐,以同桌宴客居多,以及赴台旅遊返回後交叉感染,在此籲請軍民持續暫時取消宴客聚餐,降低交叉感染;同時開放內用小吃、餐廳務必做好預防、清消工作;機關組織減少台灣訪問團體宴會,減少感染機會。

 台灣訪客前來,在疫情期間宴客確實不便,因無法掌握對方在台出入場所,以及接觸對象,建議宴客僅到場打個招呼,禮節做到即可,不宜長時間相陪,或改以禮品相贈,客人能理解及接受。

 確診率高低只是表象,社區防疫最關鍵一條防線,唯有每個人落實防疫措施,避免病毒上身,才能使確診率下降,以目前感染源以群聚聚餐最多,尤其客人送來迎往,同一個密閉空間、同一桌吃飯,最易感染風險。再者家族聚會盡量避免,建議所有聚會延後,俟疫情趨緩再相聚,反而沒有壓力。

 其次,籲請仍減少至人潮密集場所,避免增加感染風險;若非得前往,務必配戴好口罩並保持好安全距離,澈底完成手部清潔與消毒作業,勿任意觸碰眼睛與口鼻,讓病毒沒有入侵機會。

 面對瞬息萬變的疫情,不可能永無止境的將自己足不出戶封閉;但在與病毒共存時,我們要兼顧正常生活品質。我們無法預期病毒會如何變化,但施打疫苗、保持社交距離、注重清潔以及口罩戴好,是不變的抗疫法門。

 新的規範就是正常生活下的積極防疫,對馬祖而言,當下要思考的為是否準備好迎接後疫情時代。儘管確診個案數攀升,但當前的狀況與去年同時期已大不相同,舉凡病毒特性漸成流感化、國人普遍已施打疫苗、口罩的普及等,重要的是經濟不能無限的停擺與空轉,日子仍得要過,民生家計仍得維持,生活仍得賡續運轉。但在兼顧疫情防範下,必須去思考如何和病毒共存。

 疫情的減災以及與病毒共存將可能會是未來生活模式,共存並非放棄或毫無限制,仍須做好妥適而有效的準備與預防作業,才能在後疫情時代發展新的島嶼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