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動力/石鵬來義

  • 2022-09-15

 有個朋友,歷經乳癌的折騰,在化療的煎熬中苦痛難捱,但,為了尚讀小一的孩子,不捨於稚子無母的呵護疼愛,她堅忍百忍著一次次的療程,直到孩子離家讀了大學,她說,孩子長大能自立了,自己長年苦痛不堪的身心已然疲累至極,所以,「不想活了」!不再接受療程的她說,心中已無牽掛,也無需再勉強茍活,就盼早日「結束痛苦」。未多日,「任病況蔓延」的她,與世長辭了!

 曾經聽過洪蘭教授在一場演講中說,他高齡八、九十歲的老爸爸,當年在美國動一場大手術,竟在一、兩個月後完全康復回到臺灣,何以促成老人家如此「昂揚」的求生意志,老人家對她們說,「我還沒有把家產房子處理交待好,你們手足這些書呆子是鬥不過建商的:::」,洪蘭說,老人家一回到臺灣就開始監工,跟建商周旋對談,等洪蘭現在住的房子蓋好完工兩個月後,他爸爸也把家產都交待清楚,「心無罣礙」,便合眼了。

 「活著,就是要有個使命感,價值性,以及,存在的意義吧。」想到那「孩子成長遠颺後但覺『了無生趣』」而不願再繼續療治而亡故的友人,再聯想到洪教授談及她父親的「病中求生意志」,我,不禁,心有所感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