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根據公視新聞網報導,馬祖大坵島以梅花鹿聞名,也擁有良好的觀星環境,目前正在向國際暗空協會申請認證,希望成為台灣第2座國際暗空公園,不過,中國漁船和來自其他島嶼的光害是一大隱憂。
遊客拿著桑葉餵食放養的梅花鹿,這裡是馬祖北竿鄉大坵島,島上居民幾乎已全數搬遷,夜間沒有任何人工照明,可以觀測到壯麗的銀河,因此被選為申請國際暗空公園認證的地點。
台灣暗空協會理事長林正修說道,「我們現在的數值是20出頭,距離暗空公園的平均標準21.2還是有一段距離。」
為了取得認證,台灣暗空協會成員每個月都要登島測量星空品質,至少每2個月要有1次測量合格的紀錄,但每年6到10月左右,這裡的夜空就會被中國漁船的集魚燈染成綠色。
林正修表示,「現在雲層很低,所以對岸陸基的或者是漁船的光線,會經過雲層的反射,這個叫散射,或者是輝光這樣過來影響到我們現在這個觀測點。」
馬祖青年發展協會理事黃開洋表示,「比如說我們島上的路燈,村子裡面晚上產生的一些光源 ,它一樣會在水氣稍微旺盛的時候,透過雲氣水分子的漫射,反射到我們大坵島上。」
今年6月,連江縣政府正式公告光害管制自治條例,未來劃設光敏感區域後,就能對區域內的光源進行管制。
連江縣環境資源局長張壽華表示,「其實這個自治條例所規範的光害的範圍全縣都適用,但是光敏感區我們要另外公告,目前我們鎖定大坵這個島。」
至於其他島嶼會不會劃設還要等光害審議委員會討論。自治條例約束現有光害的效果,還有待觀察,不過至少馬祖列島已經開始走出越亮越好的迷思。
大坵觀星環境佳 申請認證國際暗空公園-公視新聞網
- 2022-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