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當學生時,如果快要放學,天空突然變臉,以大雨來招呼,那麼,我不禁要擔心,甚至後悔。
「唉!要是有帶雨傘就好了!」
的確,有雨傘的小孩變成寶,沒雨傘的小孩淋到飽。如果不想被困在校園,讓老天爺來操控自己的行動範圍,衝出大雨陣勢,是唯一可行的方案,只不過,要付出的代價,就是全身淋成像泡高湯的火鍋料,沒有一處是乾的。
每當落雨時刻,大家才會想起雨傘是多麼好用的工具,它最大的特色,是專門擋雨,讓人們免於濕漉漉的困窘。不過,外型如同拐杖的雨傘,隨身帶著頗佔空間,很多人出門前,看到萬里無雲的好天氣,不會想帶它出門,直到天空變臉才怨嘆做錯決定。
不過,有的同學早有準備,書包裡一定會放袖珍雨傘,收縮整理好,桿長比600CC的保特瓶飲料更短,適合做為隨身的擋雨工具。這類雨傘看來不起眼,但要是遇上突發暴雨,就輪到它耀武揚威。主人撐起袖珍雨傘,向我們這種沒帶雨具的人抱以惋惜的眼神,揚長而去,留下在狂雨間行走的瀟灑背影,讓我們看得好生羨慕。我想,雨傘代表的,是讓人安心的神器,能擋雨,也可遮陽,藉由它的協助,人們暫時將天候的困擾阻絕在外。
在課堂上,老師曾介紹過雨傘的由來,頗有些許神話色彩。古時候一些仁慈為懷的君王,為落雨不止的天氣苦惱,希望能找到妥善的方法。一開始他們求助於祭司、法師,期待藉由魔法變出廣大無邊的防護屏障,將天空全都遮住,如此人民不會被雨淋濕,將更加感激君王的德政。顯然的,這種想法從未兌現過。
君王該如何是好?之後,宮殿有人受惠於天地之神的感召,從大自然現象得到靈感,可以發明一個像香菇之類的工具,上面有圓形遮護片,圓心有桿子連結,能用手抓牢,如此就能擋雨。這樣的想法雖不能讓所有人受惠,至少可以先保護自己,於是,油紙雨傘的原型就問世了,握柄是木頭,圓形遮護的傘骨由竹子編織成,再貼上塗油的紙,可發揮擋雨效果。不過,看在小老百姓眼裡,油紙雨傘是奢華品,還不如直接以竹子編個斗笠比較簡單。無論是油紙雨傘、斗笠或現代雨傘,它們對於民眾,同樣都可提供遮護的效用,在信心上的打氣,絕對是加分的。
有次我被暴雨困在校園,不禁想到老師說過的雨傘典故。眼看一些同學攜著雨傘遠離,我頓時突生勇氣,直接冒雨而行,雖然被淋濕了,不過,心中反而有獲釋的感覺。或許,我不需要靠雨傘,才能有安心的感受,即使沒有擋雨工具,也能夠坦然。
我跟上那些同學並肩而行,微笑揮手,看到他們吃驚的神色,我忽然覺得,自己可以當個雨傘大神,手中無傘也是傘。
有傘無傘/答啟
- 2022-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