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種,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九個;在小滿之後,代表著傳統社會中農民將忙於收割;或忙於播種,亦有忙種之說。
傳統中國哲學思想中,一直有所謂物極必反,月盈而虧的觀念,也引申到中國人對於來世的觀點,因此小暑之後是大暑,小寒之後接大寒,但小滿之後卻不是以大滿命名。易經乾卦中九五後接著上九:「飛龍在天,大人造也。亢龍有悔,盈不可久也。」因此人們將希望寄託於來世,相信凡事必有轉機,「水國芒種後,梅天風雨涼。」即使進入了夏季,仍有風雨過後的清涼,對文人雅士而言,正是持扇漫步田埂間,笑看池畔聽落花的時節,所謂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但對於農夫來說,卻是四野皆插秧,農家樂啟鐮的時節。
有別於春天的百花齊放,大地回春,提到芒種,蘇軾想到的應該是那「開到荼蘼花事了」的圓滿,卻也帶著遺憾,只能期待來年春季的相約。元稹會看到那滿池的蓮花,紅豔豔的開滿整池,才有「淥沼蓮花放,炎風暑雨情」的千古名句。而在紅樓夢中,麝月抽到的是荼靡花,題為韶華勝極,開到荼蘼花事了,代表著春天的百花齊放正式結束;而寶玉最後捨棄麝月,也斷離了十二釵,代表著賈府的盛極而衰,亦有學者考證,指出曹雪芹當為芒種日出世,若以西方占星學來看,正好也是雙子座,一種兼具兩種靈魂的星座。
歷史的長河走到現在,芒種依舊忙種,一候螳螂生,二候鵑始鳴,三候反舌無聲;四時運轉如常,人世悲歡離合經年,值此仲夏時節,仍請讀到此文的您記得:梅黃時節怯衣單,五月江吳麥秀寒,期望疫情能隨著芒種夏至,而在秋季收斂。
芒種已至 夏至未滿/劉永健
- 2022-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