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回旅遊看到石頭屋,常會不自禁停下腳步,領略石壁刻劃的滄桑與美麗,三十多年前曾兩度戍守馬祖,每回看到島上的石頭屋,總覺得有一份特有的堅實感,在地居民告訴我:「石頭屋建築非常講究,不但要堅固耐用,而且要考量地形和氣候因素,才能冬暖夏涼,住得舒適……」的確,石頭屋的建築工法精巧,值得細細品賞。
石碇老街石頭屋
造訪新北石碇老街,此聚落位於石碇溪與烏塗溪的交會處,是淡蘭古道的山城,亦是商旅往來的重要補給站。早期商業活動十分熱絡,由於風景優美,現已成為旅人尋幽訪勝的熱門景點。
山城由於地狹人稠,老街有很多建築物的屋頂緊密相連,被稱為「不見天」街,街道中段位置有一間百年石頭屋,別具特色。此建物原為「林恆春中藥鋪」建於民國前六年,地方政府為讓遊客觀賞當年石頭屋的風貌,特商借供民眾參觀。
走進石頭屋,柔和燈光帶領眾人走入時光隧道,屋內角落擺放有當年的生活器具,如古甕、石臼、竹籃、竹篩、長條椅……等,每一件古色古香的物品都拓印著美麗的故事,由於當年是中藥鋪,屋內木櫃放置很多中藥房器具,如磨器、藥罐、切刀…… 等傳統物品,散發懷舊氛圍。
最特別的是,屋角有一處空間約可容納五、六人的「防空洞」,防空洞是由山壁的大岩石所開鑿,十分堅固。相關資料指出防空洞約建於民國三十一年,亦即在台灣光復前幾年,當時由於時局動盪,常有空襲警報,為了維護安全所設置;防空設施為當年民眾的憂患意識留下真切見證。
石頭屋的牆面和石階,都是依照地形地貌開鑿,猶如大型的藝術品,雖經歲月雕琢仍展現堅實與優美風采。
坪林山城石頭屋
偕內人走訪美麗山城--坪林;此景點曾獲國際綠色旅遊基金會評選為「全球百大綠色旅遊目的地」,悠然氛圍讓人身心無比舒暢。
走往老街遊逛,迎面而來的是土埆厝、紅磚屋、柑仔店……等懷舊景觀;入口處並妝點有農業時代物品,如竹簍、斗笠、老鐵馬……等,斑駁外觀訴說著光陰的故事。
循指標走往百年石頭屋。古樸建築屹立在寧靜山城,顯得格外具有魅力。正值中午用餐時刻,住在屋內的阿嬤,邀請我和內人進去便餐,友善情誼,讓人頗感溫馨。她告訴我:「我們住這裡已第三代,對石頭屋有一份特殊情感……」有趣的是,阿嬤還熱心地告訴我,如何拍攝石頭屋之美,由於經常有人來拍照,阿嬤已成了專業攝影師。
善用大自然的資源,改善生活品質是農業社會的特點。北勢溪流經坪林,不但帶來美麗景觀,也留下不少石頭,早年居民善用溪石建屋,展現先人的建築智慧,令人激賞。
遊山城,賞美景、觀石厝饒富趣味,北勢溪河堤寫著:「低碳坪林」的大字,的確,對環境多一分關懷,就會多一分美麗。溪谷常有上百隻白鷺鷥、夜鷺……等鳥類駐足;另外,由於坪林實施封溪護魚,魚類生態十分豐美。
坪林山城,重視生態維護,保存純樸而自然的風采,陶然於秀麗山水、淡淡茶香與懷舊石頭屋,營造出優美情境,教人流連忘返。
卯澳漁村石頭屋
造訪東北角古老小漁村--卯澳,村落入口有一艘由貝殼、浮球妝點的漁船,結合在地風情的裝置藝術勾勒出漁村之美。
走進漁村,清幽景致讓人腳步格外輕鬆。卯澳曾以「心靈角落」為題,獲選農委會漁業署十大魅力漁港。評述文寫著「……儘管你的海岸線逐漸模糊,但那被秋色砌成的石厝屋裡,還會留著我們曾一起踏過浪的,羅盤和地圖。」仔細品賞優美文字,心中蕩漾難以言喻的感觸。
路旁有一棟兩層樓「百年石頭厝」,顯得格外醒目,這處「吳家樓仔厝」,當年為住商兩用的建築,曾經營碾米廠、商行等,如今屋頂雖已頹圮,整體景觀仍可勾勒舊日風華。
早期漁村有很多石頭厝,現大多已荒置或破損,但拙樸建築,在歲月淬鍊下,隱隱展現先人的精湛工法。村落保存有一棟完好的「剃頭店」,黑瓦屋頂、石砌牆面,流瀉歲月的履痕。有趣的是,巷弄裡,常會看到屋簷掛有彩繪浮球,猶如花燈散發古色古香的氣氛。
漫步古樸漁村,我和內人迎著海風,聽濤賞景,在清幽景致中,享受著慢活的幸福時光。
* *
石頭屋刻劃歲月滄桑與先人智慧,雖無華麗的裝飾,但古樸而自然的風味,在鋼筋水泥叢林中,更顯得彌足珍貴。
石頭屋美麗風采/潘憲榮
- 2022-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