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福爾摩沙棒球賽已經登場了。為了爭取榮譽,許多小學都派出優秀的棒球選手參加,而喜歡棒球的阿禮也被選為棒球校隊,經過短期訓練後,在學校師生的祝福聲中,也代表學校參加了比賽。
阿禮的身材魁武,臂力強,所以,鄉鎮選拔代表隊時,他的打擊順序被安排在第四棒,而他也都很稱職,沒有辜負大家的期望,在關鍵時刻常能擊出安打,把二壘或三壘壘包上的隊友送回本壘得分。
於是,阿禮贏得了「打擊王」的美譽,也為學校取得福爾摩沙棒球賽參賽權。
在正式比賽時,由於隊友在接球時摔傷了,阿禮被安排在右外野的守備位置,第一次在這個位置守備,可能站的位置沒有完全掌握,漏接了兩個朝他飛過來的球,因此而掉了分數,引來觀眾席上的一陣噓聲。
但阿禮沒有灰心,輪到他打擊時,在啦啦隊加油聲中,阿禮也揮出了一支全壘打,終場時,就以那一分贏了實力堅強的對手。回到球員休息區時,每個人都為他剛剛揮出的全壘打,擊掌祝賀,但阿禮卻沒有顯得太多的高興。
「這場比賽,漏接了兩個球。」阿禮無奈地說。
「你的表現不錯,打了一支全壘打,將功折罪,綽綽有餘啦!」
年輕的教練拍了拍阿禮的肩膀說。
「如果不失誤的話,可就不會多掉一分!」
「盡力就好了,甘蔗無雙頭甜啦!」
此時,在球員休息室休息的投手,聽到了教練與阿禮的談話,靠了過來。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人的一生,無法兩全其美?」
投手笑了笑,露出一排雪白的牙齒。教練看了投手一演,笑了笑。
「你怎麼知道?」
「我爸爸說過啦!我因為太胖了跑不動,所以,才會當投手,但是,我比較喜歡當游擊手;爸爸知道了,曾經說過這句話;他說甘蔗無雙頭甜,找到一頭甜的就不錯了!」
「沒錯!就是這個意思。」
「甘蔗為何不是整枝都是甜的呢?」
「人生很少有兩全其美的事,要知足,知足就能常樂!」
教練說著說著,忽然站起身子,對著球員們猛力擊掌。
「下課囉!大家準備回家吧!」
【講古】
傳說中,亞歷山大大帝東征印度時,有一位將領看到了印度遍地都長著像竹子般的草,感到非常奇怪,也對這種草十分好奇;於是,在對外的訊息中,也曾說印度出產一種不須要蜜蜂就能產生蜜糖的草。
這位將領看到的草,就是我們熟悉的甘蔗。甘蔗是溫帶和熱帶農作物,一直是製造蔗糖的原料,而且可以提煉乙醇作為能源的替代品,所以,是深受歡迎的農作物之一。目前,全世界有一百多個國家出產甘蔗,而最大的甘蔗生產國是巴西、印度和中國,而古巴與台灣因為緯度適中,是食用甘蔗的最佳產區。
甘蔗原產地可能是新畿內亞或印度,後來傳播到南洋群島。大約在周朝時傳入中國南方。翻開歷史典籍,先秦時代稱為「柘」的植物,就是甘蔗,到了漢代才出現「蔗」字;而台灣種植甘蔗起源於明朝萬曆年間,由中國大陸移民將甘蔗種苗帶到台灣來種植。
鄭成功驅逐荷蘭殖民統治政權後,製糖業已為台灣帶來巨額的貿易出超。之後,甘蔗在台灣經濟發展持續扮演重要角色,與樟腦、茶葉並稱台灣三寶,而高雄縣橋頭糖廠在台灣糖業發展過程中扮演的先驅地位,留下許多歷史足跡。
甘蔗栽種採插枝法,經過灌溉、施肥、除草約十八個月可收成。
台灣的氣候適合甘蔗生長,目前被大量種植的甘蔗有兩種,分別為皮墨紅色,莖肉富纖維質,汁多而糖分低,清甜嫩脆,食而不膩的紅甘蔗,與外皮綠色,質地粗硬,不適合啃食,產量多,含糖量高的白甘蔗。
白甘蔗,冬季時開始採收,經過切段、壓榨、清淨、濃縮、結晶等過程,可得粗糖,再加以精製,即為精糖。紅甘蔗除了可以啃食、榨汁外,此外,埔里也有人將紅甘蔗用火烤成「燒甘蔗」後,榨汁飲用,是一項獨特的地方小吃。
◆
甘蔗是重要的製糖作物,在荷蘭人佔領台灣的日子,就有蔗糖生產,日據時代更是大量外銷,甘蔗的重要性僅次於稻米。由於台灣是甘蔗的生產地,所以,農業社會時,於甘蔗收成期間,許多村落於廟會時,都會舉辦剖甘蔗比賽的活動。
開始時,由三、五位友人湊錢買甘蔗,然後輪流持刀立剖甘蔗,刀下所劈,甘蔗削處即歸剖者所有;如果一刀剖下去,甘蔗見底,謂之「透龍」,也將贏得「甘蔗王」的美譽。
剖甘蔗又稱劈甘蔗。參賽者用的是同樣的一把刀,甘蔗則是由自己挑選,輪流劈甘蔗,劈的方式是由上往下劈,看誰劈的最長,如果能一刀劈下,將甘蔗劈為兩半,都屬贏家,如不分勝負時,就比誰的分開處離開口最遠,也屬於贏家。
早期的台灣社會,種甘蔗的鄉下曾經流傳一種習慣,窮苦人家幫種甘蔗的人採收甘蔗後,品質比較差的甘蔗尾和甘蔗葉,都可以歸自己所有。於是,在那段日子裡,許多家境不富裕且沒有耕地的人,都會四處幫忙收割甘蔗,因為甘蔗尾可以給牛吃,甘蔗葉可以當作煮飯或燒開水的柴火。
農業社會,由於吃的東西不多,而四處可見的甘蔗之幼芽,經常被當作菜餚食用,也是纖維食物的最佳來源。近年來,台灣各地也流行食用鮮嫩潔白的甘蔗心,由於風味佳,也逐漸演變成一道可口的鄉土名菜。
甘蔗除了食用外,台灣民間習俗中,婚嫁時,新娘的轎車行李箱裡,要擺一根紮了一圈紅紙的甘蔗,除了取其汁甜外,也因為甘蔗的繁殖力強,所以,以甘蔗來象徵婚後繁衍眾多子孫。
《生活諺語拼盤》甘蔗無雙頭甜/閒書生
- 2022-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