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有錢沒錢,娶個老婆好過年。」沒想到,這句話在我家應驗了。兒子和他老爸一樣,愛情長跑了八年,終於決定步上紅毯,邁向另個精采的人生旅程。
我向來尊重孩子的選擇,工作是如此,交往對象亦如此,畢竟是要與他牽手共度一生的人,他喜歡最重要,家世背景外貌條件再好再優,如果倆口子個性不合相處不洽,錢再多,人再美,也枉然。所以當兒子決定要結婚時,我只有一句話:「祝福你們平安健康」。
平安是福,健康是慧。我這當媽的,不求孩子大富大貴,只要能夠身體健康平安喜樂,我認為就是極大福分,對兒子是這麼想的,對即將成為新家人的她,我也是這麼期盼著的。她雖然是我的新媳婦,但她也是別人家的寶貝女兒,天下父母心,將心比心,看著孩子平安健康長大,幸福快樂生活,然後擁有一個美滿溫馨的婚姻家庭,為人父母心滿意足。
所以當我和外子與未來親家初見面時,話裡行間都不忘誇讚自己孩子乖巧貼心,就是希望對方父母能夠放心將孩子託付給未來的另一半。準親家母十分客氣請我們多包涵指導不諳祭祀拜祖的閨女,老爺子體恤說:「不會給年輕人太多的負擔,像過年、清明、重陽等大節日簡單拜一拜就好。」
聽到這兒,不禁莞爾。因為對祭祖這件事,我不但生疏還很笨拙,剛結婚還跟伯叔妯娌同住時,我大多是拿香跟拜,聽令行事。搬出來住以後就全都仰賴老爺子出面處理,所以我很有可能比新媳婦兒更菜,對於傳聞「祭祖拜拜會成為婆媳關係的地雷區」說法,我想在我家應該不會上演,因為我會絕對尊重,樂觀其成並坐享其成。這些話不好意思說出口,故僅以微笑巧妙回應準親家:「您安哪,無戰線」。
其實在我內心深處一直有個念想,人死後,塵歸塵,土歸土,一切回歸自然。我總覺得在父母還活著時好好陪伴盡心盡孝,比往生後才大魚大肉滿桌菜餚燒香祭拜來得有意義,而我也很能接受器官捐贈和樹葬海葬作法,所以對於祭拜習俗,我總認為是拜求心安,及提醒子孫應該珍惜孝敬身邊親人,這才合情合理。不過每個人的觀念不同,成長背景也不同,我不能強迫別人與我抱持一樣想法,所以日後婆媳之間必然會有很多需要溝通和磨合的地方。
雖然突然新添家人勢必有一波衝擊和轉變,但是只要敞開心胸,把她當成另一個在外遊歷多年終於返家團聚的孩子,相信就不會太過生份見外了。而且不久將來,孫子孫女報到,陸續有新家人加入,我要不斷學習接納新成員體驗新生活,對未來繽紛日子,我已迫不急待引領期盼。
晚飯後在客廳話家常時,我跟孩子打趣兒說:「我快有媳婦了耶,可以事先體驗一下《新嫁娘》的『三日入廚下,洗手作羹湯。未諳姑食性,先遣小姑嘗』意境嗎?」語畢,惹來哄堂大笑,老爺子和女兒是高興得笑不攏嘴,準新郎倌一副兵來將擋氣定神閒模樣說:「是呵,沒問題哦!」
咦!這回答,真帶勁,心裡竊喜:「新的一年,有口福了,這新家人,看來有兩把刷子喔!」
有了新的家人/郎英
- 2022-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