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亨小傳小說與電影觀後雜感/陳慧文

  • 2022-05-31

 一個週末,我重讀了費哲羅的小說,又看了一遍李奧納多主演的電影《大亨小傳》。誠然,電影大致忠於原著,皆批判了資本主義下資產階級的虛偽,揭露了貌似理想的家庭婚姻其內部的不忠和不幸。不過,讀小說使我輕聲慨嘆,看電影卻使我淚流不止。我想,是因為電影省略(或者說淡化)了小說中類此的觀感:「他可能原本只想隨便玩玩便一走了之,但後來他將自己獻身於一種『理想』的追求。」因此李奧納多所詮譯的蓋茲比對黛西的愛,雖然也象徵了美國夢的追求,但在電影中更強烈打動人心的是蓋茲比對黛西始終如一、純粹真摯的感情。

 無論在小說還是電影中,我寧願相信黛西吸引蓋茲比的,不僅是絕美的容顏和顯貴的家世,更是一種獨特的靈秀之氣,小說中不只一次描述她的聲音充滿磁性,令追求她的男士陶醉;她時常脫口而出一些見解新穎或飽含詩意的句子。也就是說:她是一個生長在華麗環境中,也過著珠光寶氣的生活,卻有點心不在焉,有時突然超然物外、又突然落入凡塵的奇妙女子。如果不是因為黛西在蓋茲比的心目中那麼特別,那麼在蓋茲比暴富後,自有許多機會結識年輕貌美的名門千金,來成就他的「美國夢」,又何必獨獨對已為人妻的黛西無法忘懷呢?

 但是在資本主義的社會中,人與人的相遇是不能只因心靈與心靈的碰撞,所產生的美麗火花,便決定了長相廝守。男人如果在女方誤以為自己財力雄厚的狀況下結了婚,可謂形同詐欺,即使在女人已經濟獨立的二十一世紀仍是如此,更何況在女子尚未經濟獨立的十九世紀。《大亨小傳》中的馬托誤以為威爾森是富家子弟,婚後卻發現他只是個修車廠老闆,因此憤懣不平,並以出軌富商湯姆(黛西的丈夫)填補她生命中的悔憾。也許有人批評馬托庸俗現實,但威爾森為何不能在婚前對自己的財務狀況誠實以對?如果又沒有其他能支撐這段婚姻的如浪漫、熱情、體貼、共同的志趣、相契的心靈等,又怎能單方面地責怪馬托無法知足於這段婚姻呢?畢竟,按照遊戲規則,那不是一天兩天,是一輩子的事!

 相對於一般名媛,黛西的性情自然是沒那麼市儈世故,也有點天真爛漫,但也不是笨蛋;她不能讓自己離婚改嫁另一看似富有的男人後,其財富突然化為烏有,因此身敗名裂、淪為笑柄,所謂的浪漫愛情變成一場醜陋騙局———更何況她還有一個女兒。所以當她聽聞湯姆的一夕致富可能涉及不法,她便退縮了,回到那相對穩定的婚姻去了,僅管她日後仍可能要忍受著丈夫時不時的所謂「逢場作戲」,在沒有更好的選擇之下,她也只好認了!

 蓋茲比的鄰居及好友尼克,批評湯姆和黛西「無情」,他對蓋茲比說:「他們都是混蛋,你比他們好多了。」在他看來,湯姆和黛西這類出身上流的人,終究是戴著面具、甚至昧著良心處世,反而出身無產階級的蓋茲比,有著忠於自我的真性情。但是黛西雖然出身名門,卻有著性別上的弱勢。選擇結婚對象,那是攸關名譽和生存的問題,如果沒有足夠的安全感,她定要心生恐懼、裹足不前。

 那麼,蓋茲比一心追求的、黛西門前閃爍的「綠光」代表什麼呢?當然大多數文學評論家說的不錯:「綠光」代表了任何人只要努力都有機會成功(通常是指「致富」)的美國夢,但我覺得這綠光同時也是反資本的:如果人與人的相遇、決定共度一生可以僅憑彼此的眼中和心中的愛意,完全不須考慮財富和階級就好了……只是在這個資本主義社會中,要觸摸到這道綠光,或僅是拉近距離,也只好用資本主義的方法:努力致富,讓自己與對方處在同一世界。然而世事難料,不要說蓋茲比的事業可能大起大落,就算是湯姆這樣相對穩定的企業小開好了,誰又能保證永遠不會有時移世改、家道中落的一天?那道幸褔的綠光,如果是閃爍在資本社會中,其實不僅對像蓋茲比這樣無產階級出身的人來說、而是對所有人來說,都是忽近忽遠、無法真正抓住的一場幻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