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腳步,由來只會前進不會倒退。這是天經地義的道理,放諸四海皆為是。
然而,相對於不同的生活環境與物質條件情況下,文明似乎也會有著大大的落差與區別了。
話說咱孩提時節,在馬祖小小島上過得一段日子中,就相對有顯著落後於文明腳步的境況。人處在清寒貧困的歲月裡,文明不會成為咱們童年渴求的主要目標。反倒是,若能時時得到起碼的溫飽,才是滿足或延續生命需求的根本之道。
憶當年,在村澳西邊山坡地與溪溝裡,不時地撿拾過期而被大量丟棄的鳳梨和水梨罐頭二種,竟然是咱三餐以外最教人興奮莫名的一款零食美味。
那時節,南竿島上最大的一處「國軍福利中心」設於山隴澳東邊山腳下,乃供應駐軍與眷屬們等採辦日常生活用品的重要之地;在各種各樣的營業品項中,食品類無疑是所有品項中最受人們喜愛與必會採購的標的物。
咱想許是福利中心負責籌劃採辦作業的精算能力稍欠火候,也或是上架銷售的成效未如預期卻遜於其他食品項類,造成鳳梨與水梨二種罐頭時有過期無法繼續於架上展售。
是此,每常於村澳中西邊山麓鄰近縣警察局右側的福利中心的倉庫區後方的坡地與小溪溝裡,赫然見著成堆如座小山般遭棄置的鳳梨或水梨罐頭二種。
毫無疑問地,這些物品都成了咱們鄰里中同伴們撿拾回家充為零食的美味。
這些遭棄的罐頭罐身由馬口鐵材質打造的,頂部與底部外表通常都有了微凸隆起之狀,其意味罐內物品已經變質形成氣漲現象;或有些罐體表面滿布著氧化後產生的鏽斑,但檢視之大都未有破損漏溢汁液情形。
所以,咱們少不經事的孩童見之並不以為意,仍將之敲開,只見果肉色澤失去了些光鮮,汁液也有些兒濁渾,但品嚐下沒有發覺有酸腐或苦澀之味道;於是便紛紛地撿拾了甚多的數量,裝袋拎了回家分給家人分享。
在多次的撿拾這種報廢的罐頭,充當一種不花錢而能取得的點心或零嘴,那時節裡開心快活自是不用說。然而,咱們一夥鄰居玩伴等中,從未有人因此吃壞肚腸而鬧病的前去掛號就醫的事況發生。
若就該種情況說是「不文明」的生活習性,養就了人體基因中頑強防範機制,抵擋了病茵或病毒的肆虐和侵害,於科學實證上或許沒有啥根據支持,但在生活的經歷中卻是這般的肯定不假。
且說在諸多中外古今戰火烽煙四起的年代裡,兵荒馬下亂流離失所逃難的人們,為「活命」誰焉能再要顧及「文明」去嚴守衛生規範,逾期食品不吃,過期飲料不喝?思及眼下顛沛苦難景況,那可強過「生啃樹皮,吞觀音土」百般的保命糧食吶!
長大了,日子不似幼年時光寒酸窘迫,想當然會追求文明,講究衛生;對於食品的美味保鮮與安全可靠,自然而然地會加以留意和注重。
唯憶那撿食報廢罐頭的日子,今番若偶有遇著過期餅乾等乾式食物,但因有了童年的經驗,也不致於害怕損及健康而扔棄,照樣將之嚼了入肚…。
天地萬物,養育了我等生命與延續。懂得珍惜眼下的擁有一切,惜物愛物不浪費,更不容有「暴殄天物」的惡習,當也是幸運生活於「承平年代」裡的現代人,應有深切的體認,進而有所把持!
【童年拾遺】食報廢罐頭的日子/淡雲
- 2022-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