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幽微之美/林清陽

  • 2022-04-14

 【現代都市風貌與千年古都底蘊交會之際,彷彿穿越時空而漫步在歷史軌跡當中…】

 由於新冠疫情擾亂了世人的生活節奏,導致許多行業彷彿搭乘摩天輪一般,營業情況影響甚鉅,有些企業甚至無法度過危機而關門,好比旅遊相關產業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

 提起旅遊、觀光產業的無奈,當然最主要原因乃是各國進行邊境管制的鎖國措施,以致於出國旅遊成為無法實現的夢想,所以航空、餐旅、旅行社和遊客滿盤皆輸的局面。

 因此很多人開始懷念以往可以到處趴趴走的自在旅遊經驗,然後在網路群組中分享心情,成為一種聊勝於無的慰藉和救贖。

 同儕也不能免俗,大家相聚時時談到日本旅遊的故事,其中《京都》是一個大家蠻熟悉的旅遊行程,因為其文化與歷史底蘊豐富的千年古都內涵,不但是國人頗為喜愛前往遊覽的景點之一,據說歐美遊客也都給予高度評價的旅遊勝地。

 我們想要在這裡分享的這一則故事,也許是出於偶然和巧合之故,有別於一般的京都之旅或是日本遊記那樣精采;只不過這樣的邂逅和經驗,讓我們對於千年古都的印象更為深刻。

 故事的開端緣於當年在孩子們籌劃之下,利用秋高氣爽的時節前往京都旅遊,由於是自助旅行的行程,復以著眼於交通非常方便、價格還算合理和免於舟車勞頓之故,所以我們下榻的旅店剛好位於京都車站前面。

 首日從桃園機場飛到大阪關西空港,然後搭乘JR特急快車到達京都的時候,已經是下午時分了,因此辦理住宿手續和稍事休息之後,才展開第一天的古都巡禮之旅。

 號稱千年古都的京都府,對於歷史古蹟、文物和文化之保存,確實做到讓人備感欽佩的程度,所以當我們以緩慢步調在京都市區漫步之際,不經意就會邂逅歷史故事所描述的古蹟和景點,雖然它們坐落在現代都市型態當中,可是卻能夠與周遭環境相融合,不會顯露出太過於唐突的感覺,也許是附近都市規劃的過程,應該有某種程度尊重歷史古蹟的內涵在裡面,以致於兩者之間可以兼容並蓄而且和諧相處。

 我們有感於「時空錯覺」的印象,就發生於熱鬧、新穎和繁榮的飯店外面。話說第二天早上起床之後,發現旅店窗外有一大片空地,外觀和國內經常可見的建築工地一般模樣,除了土地整理的乾淨和整齊之外,周圍更用圍籬圈成一個特定區域,藉以維護人車安全和表示區隔之意,所以乍看之下並不會有甚麼驚奇與訝異的感覺。

 不過接著我們看到大約一、二十位穿著制服的工人前來上工,正當對於建築師傅和工人整齊劃一的服飾感到訝異之際,其中似乎像似領班的主管召集大家說明細節之後,大夥就依序排成一列各就定位開始工作。

 然而和大家印象當中建築工地不同的地方,就是那些師傅與工人們並沒有使用現代機械、器具來整理建地,反而依據各自劃分的區域,採用手提式小鏟子和手耙子蹲在地上,然後逐步輕手輕腳而緩慢的在土地上徒手挖掘。

 由於他們好像似新聞報導刑事案件那般地毯式搜索,不但手腳輕巧和小心翼翼的工作,而且不時把鏟出來土壤裡的物件分類、裝進袋子和註記歸檔;至於剩下來的土方,則順手倒入身旁的輸送帶,一併送到旁邊堆積如山的小山丘。

 「他們在幹嘛呢?」當我們備感疑惑的提出問題時,KS說應該是建設公司整地準備蓋房子呀!「可是為什麼沒有使用推土機、怪手或是其它工具呢?」我們又覺得不太像似建築師傅的工作方式,於是不禁嘗試不同的詮釋來解惑。

 後來大家一致認為眼前這般景致,極有可能是原本建設公司準備整地蓋大樓之際,發現了該位址具有歷史意義的文物,或是類似古蹟遺址,為了保存珍貴的史蹟,於是動用偌多的人力以手工挖掘,藉以妥善蒐集這些文物,就好像國內東台灣的「卑南史前文化遺址」、或是北台灣的「十三行遺址」一樣,完全就是屬於考古學的重大發現了。

 當然這樣的推論,確實只是我們在一旁所作的揣測罷了,並沒有得到官方的資料當作佐證;不過相對於上述所提及的古都文化,當喜愛長跑的KS一大早在京都市區街道慢跑時,毫無意外的在小巷弄裡,到處都可以看到許多遺址,像似「豐臣秀次公之墓」的紀念石碑,或是《豐臣秀吉》在京都的「聚樂第」行館遺址,還是具有濃厚江戶風味的宅第等等,無不讓KS感到十分興奮,於是隨手用手機拍攝之後傳給大家分享,成為我們在早餐之前的一道開胃佳餚呢!

 當然京都風華、京都幽微、古都之美和精緻典雅的氛圍,應該是京都保存了橫跨時空的歷史滄桑,以及那種從極致繁榮走向寧靜的過程與內涵,然後卻又孕育了濃郁文化底蘊的特質之故,所以大都會讓關西人和遊客感到難以形容的心情悸動,也讓「時空錯覺」的心情油然而生。

 其實人們看待日本戰國時期的歷史故事,或是幕府將軍主導全國的政治現實,還是幕府末期時與明治維新的史蹟,雖然已經過了好幾百年之久,當年氣宇軒昂的武士與戰將,隨著時空更迭而消失與凋零,然而人們的心中對於這些史蹟,大都還是充滿著五味雜陳的感覺。

 所以在這樣情況之下欣賞京都之美,好比穿梭在戰鼓頻催的年代裡,但見諸多武將出生入死、忠於主人、慘烈會戰與血流成河的故事,摻雜在靜謐的古蹟與巷弄之中;同時我們也彷彿看到年輕的《板本龍馬》,不幸遭遇到刺殺的「河原町近江屋」就在眼前,那種令人備感震驚的邂逅,往往就發生在一個偶然走過的街道一隅。

 又例如在晚餐過後,我們信步在街道溜達的時候,竟然看到在「愛宕山」以和歌隱喻心志大願的《明智光秀》當年率領部下叛變並且包圍長官《織田信長》,史稱「本能寺之變」的寺廟古蹟。

 那一次充滿不解與疑惑的歷史謎題,雖然導致戰國三傑之一的《織田信長》死亡,而且隨後政治版圖重新洗牌,並由《豐臣秀吉》接下大位的軍事叛變,隨即在《德川家康》消滅豐臣家而開創江戶幕府之際,早已經成為最為關鍵歷史事件的主角,不過如今依然靜謐的矗立在京都街頭,好幾百年以來不斷訴說著這一樁樁歷史典故,這種感覺著實讓人備感無以為名而唏噓不已!(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