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清楚地知道,我幸運的躲過了這一場無妄之災。
平日裡我很忙,不太有空,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加以對方是晚輩,我可能因此佔了一點優勢。
他曾經傳了文稿給我看,我沒有打開。對這件事,我是很有疑慮的。別離太久,我完全不知對方的性情如何?於是,我給了他主編的電子信箱並且建議他直接投稿,寫得好會刊出,寫不好就退稿。交給專業的人來處理,不是更有公信力嗎?然而,他卻對主編多有微詞。這樣一個自我感覺良好,卻不肯反求諸己的人,唯恐進步的空間有限。我雖有勸導,也只是點到為止。畢竟道不同,不相為謀。我想,他自視太高,卻又把寫作看得過於輕易了。
後來,據說,他在群組裡公開徵求是否有人願意幫他看稿?有個女生自告奮勇來幫這個忙,那女生也是優秀的。在文字上,她做了一些錯別字的修正和文句潤飾,完全是基於當年同窗情誼義務協助,支付了時間心力,不談報酬的。哪知他勃然大怒,且出言不遜,令人錯愕。那女生大為受傷,只得就醫求診,折騰了好長一段日子,才逐漸恢復了內心的平靜。
與人為善是好的,助人為快樂之本也是對的,然而,對方必須是善良且心存感謝,那麼,所有的幫助也才有了正面的意義,至少,不至於讓自己也受了傷。
熱心幫忙,有時也要停聽看。仔細想想,打聽一下,是否需要立即給予協助?如果仍有不清楚或心中有所遲疑,那麼,不妨暫時保持距離,以後再說,也不失為智慧的做法。
幫忙,有時也要停聽看/琴涵
- 2022-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