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眼淚爆發與消失原因 海大24日發佈最新研究成果

  • 2021-12-21
 海大教授蔣國平研究團隊掌握夜光蟲有性生殖的關鍵環境因子,24日發表最新研究結果。(圖:海洋大學)

 海大教授蔣國平研究團隊掌握夜光蟲有性生殖的關鍵環境因子,24日發表最新研究結果。(圖:海洋大學)

 【本報訊】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團隊宣布已掌握藍眼淚爆發及消失關鍵,12月24日舉行成果發表記者會,發佈最新研究成果,藍眼淚爆發與消失原因,並見證夜光蟲有性生殖的發生過程。

 被CNN列為世界15大奇景之一的藍眼淚,發生時期在每年3月底到7月初,馬祖因發現藍眼淚聲名大噪,每年吸引無數慕名遊客前來欣賞,成為馬祖重要觀光資源,國立海大以海洋專業與資源積極投入相關研究。

 海大研究團隊說明,當閩江水帶入豐富的陸源性無機營養鹽進入馬祖周遭水域,營養鹽造成矽藻大量快速成長,矽藻之攝食者夜光蟲由於豐富餌料大量爆發,然夜光蟲有性生殖又會讓藍眼淚奇景忽然消失,目前團隊已掌握關鍵環境因子,並發表於國際知名學術期刊海洋科學前沿 (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

 海大藍眼淚成果發表記者會12月24日上午11時於海大第二演講廳舉行,校長許泰文及連江縣長劉增應、副縣長王忠銘將一同出席,共同見證海大藍眼淚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