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2月12日
連江縣琯頭鎮一個典型的僑鄉,有的村裡有700多人在美國打工,長年不能回鄉過年,是福州長樂、福清、連江等地眾多僑眷聚集區的縮影。
公開資料顯示,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來自福州長樂、福清、連江等地的年輕人紛紛到美國打工,他們大多來自農村,也無高學歷,因此便在餐館、建築工地等處打工。
30年前,琯頭留守的女性有個不雅的稱「萬8嫂」。因為那時候,他們的丈夫需要籌足1萬8千元手續費才能出國。那是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女人家每月只能賺到28元,因此1萬8千元人民幣絕對不是個小數目,家家戶戶舉債度日。
費用如此之高,人們為何還紛紛選擇打洋工?那時候出國的目的很單純,就是為了錢。上世紀九十年代,在中國餐館打工最多只能賺1200元人民幣,而在美國餐館打工卻可以拿到2、3千美元,美元對人民幣的匯率很高,最高時100美元能換得8、9百元人民幣。人們看到投資回報比差異這麼大,便紛紛選擇出國,形成「傳、幫、帶」效應。
大部分年輕人讀書最多至高中畢業便出來打工,文化水準有限,在中國不太容易找到好工作。這裡有個風氣,一聽你要出國賺錢,人們就很放心就把錢借給你;一聽你借錢是在國內打工,人們就不敢借,怕你賠本。 出國的人多了,在外就有親戚朋友照應,生活會好過一些。
為了生存,沒辦法。很多人都去了美國發展。在美國打拼的生活很苦,就像電視劇《北京人在紐約》的人一樣,每天連續工作10多個小時是常事。而且,被遣返者也很多,但依然擋不住人們一門心思出國淘金的慾望。
很多在美國打洋工的兒時夥伴如果再讓他們選擇一次,絕對不會再出國,因為中國經濟發展起來,機會越來越多,現在外國人都跑到中國賺錢,為什麼還要在國外打工?
過去很早就輟學出國打工的民眾相比,現在一些村民有著更為明智的選擇,送
兒子在親戚們的資助下,選擇到美國留學。
在美國一邊留學、一邊打工掙錢,非常辛苦,但兒子輩認為相比只在美國打洋工的人,他要幸福很多,因為他想好好讀書,畢業後找個好工作,能掙更多錢養家
附註:
始建於明末清初的尊王宮於2009年由村裡的華僑華人捐資120萬元(人民幣,下同)重修。在這個僅有3200人的村莊,有3座公廟。逢年過節,當地村民都要到村裡的公廟燒香祈請願,遙寄對海外親人的祝福。在尊王宮的牆壁上,懸掛著十多面錦旗,上面印有「出國順利」等字眼。
著名僑鄉之二:大陸福建省連江縣琯頭鎮 美國打工史-「萬8嫂」、「傳幫帶」--中新網
- 2013-02-15

農曆正月,大陸福建僑鄉的連江縣琯頭鎮定安村的尊王宮內人頭攢動,燒香祈福的人絡繹不絕,多是僑眷祝願家人出國順利。(圖:中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