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2-15 14:00:00(記者洪添鋆報導)
由艾普羅民意調查股份有公司去年10月間所做的民意調查於日前出爐,該調查成功訪問了1,074人,有7%拒絕受訪,在95%的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為正負3%。
根據這份民調顯示,在沒有任何附帶條件下,認為澎湖「不需要」設觀光博弈者為37.7%;認為「需要」設觀光博弈者為者為36.7%,未決定者為22.4%,兩者相差1%。而贊成再辦一次公投者為55%,反對者為37.1%,兩者有18%的差距。
進一步交叉分析,馬公市、望安鄉、七美鄉,反對者較多;湖西鄉、白沙鄉、西嶼鄉則贊成者居多;以職業類區分,軍公教、民營業者員工、家庭主婦、宗教人士反對者居多,民營公司行號負責人、農漁民、退休、無業或待業者則贊成者較多;學歷方面,大學、研究所以上反對者居多、高中專科不相上下、國中以下者贊成者居多。
這份由專業機構所做的民調出爐後,一般人認為和目前的社會氛圍相近,較之於3年前的公投,兩者的差距達12.9%,顯然最近民眾對觀光博弈的看法有些改觀,否則,事隔3年,並未有個人或機構對這個問題提出討論,兩者之間的差距縮至1%,原因為何,值得探索。
若在「大型醫院一起進駐,有效提升澎湖醫療品質」的情形下,則原本反對者有34%轉為贊成;在「澎湖居民水電費可以半價計算」的條件下,則原本反對者有24.9%轉為贊成;在「澎湖居民經濟改善有所助益或吸引年輕人返鄉就業」的條件,原本反對者有34%轉為贊成;在「引進國際觀光旅館、主題遊樂設施、購物商場、並附設小部分的觀光賭場供娛樂」的條件下,原本反對者有35.9%轉為贊成。
綜上所述,很顯然澎湖民眾當初之所以會反對,就是因為沒有看到「牛肉」,惟恐「未蒙其利、先受其害」,再加上反對聲浪高漲,且不少所謂社會清流也站出來反對,而贊成者大都默不作聲,政治人物則畏懼選票失,所以也不敢勇於表態,因此反對者就以相當大的差距勝出。
而經過3年多,贊成與反對者的差距大幅縮小,何以如此?不少地方人士認為,不外以下幾個原因:
1、近三年來台灣經濟狀況並未改善,中央政府財政狀況有如「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以中央引以為傲的澎湖低碳島為例,原本該給的補助大打折扣。因此,不少民眾認為與其等待中央政府伸出援手,不如自救,而觀光博弈能帶來重大建設及豐厚的稅收毋庸置疑。
澎湖民眾目睹同為離島的金門人,只因為有酒廠這隻「金雞母」,就可吃香喝辣,而澎湖若有觀光博弈,民眾的權益應該也會大幅提升。
2、政府退休、年金政策搖擺不定,致使軍公教產生疑慮,為了自保,所以不再將觀光博弈視為毒蛇猛獸。
政府大砍軍公教的退休金及福利,而且還溯及既往,若今後的財政、稅收持續短絀,難保政府不會再拿他們開刀,而若澎湖觀光博弈成功,至少縣政府的稅收會大幅增長。
3、馬祖效應:條件遠比澎湖差的馬祖,在連江縣政府及懷德公司的努力推動下,博弈公投過關,不少澎湖民眾認為,「馬祖能、澎湖為何不能」?而且,公投若沒過,什麼都沒有;若過關,說不定會帶來希望。
觀光博弈並不是一顆萬靈丹,它無法解決澎湖所有的問題,但也絕對不是某些人所說的洪水猛獸,而它是一個給澎湖人另一條出路的「方法」。
設了觀光博弈的韓國、新加坡、澳門,經濟情況比台灣好太多了,但治安有變壞嗎?去年縣政府的一、二級主管不是前往新加坡考察嗎?觀光博弈究竟是「利大於弊」或「弊大於利」?睿智的官員及思慮成熟的民眾,應該很清楚。
而當年站出來反對的所謂「清流人士」,有兌現諾言嗎?那位國際級大導演,有來澎湖取景拍片為澎湖宣傳嗎?那位飯店大亨、觀光教父,這3年來有為澎湖做過什麼事、講過什麼話嗎?什麼都沒有!所以,澎湖人要有志氣,自己的地方自己救!
澎湖觀光博弈支持度最新民調出爐 正反意見不相上下
- 2013-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