藻類解析/海洋也能闢牧場 海大:大型褐藻僅金馬部分區域有發展潛力--聯合新聞網

  • 2013-02-19
製圖:(聯合報)

製圖:(聯合報)

2013/02/18 【聯合報╱記者廖珮妤】
沿海生態系中,藻類是相當重要的生產者,藻類的豐富與否,常決定漁業資源的多寡。日本沿海部分內灣地區,就以人工培養的「藻場」為基礎,輔以大型魚礁、環境監測站等設施,打造「海洋牧場」,提供生育及養育的環境,讓海底生物更多元。
海大台灣藻類資源應用研發中心博士張睿昇表示,海洋牧場的概念和陸地上的牧場很相似,在海中培育各種藻類,提供魚蝦貝類食物,就如同種植牧草,供牛羊等家畜食用,幫助動物繁衍,也讓人類的食物源源不絕。
由於日本沿海的內灣較多,適合打造人工海藻農場,因此,這方面的研究,領先台灣許多。張睿昇說,受限於環境,多數海藻得生長在曬得到太陽地方,必須根據海岸地形、深淺,養殖不同藻類,人工藻場通常培養生活史較長的多年生大型褐藻。
在北海道、神奈川、千葉、宮城、沖繩等地方,都有發展良好的大型藻場。藻場即是海中的森林,讓海中生物有個家。
張睿昇表示,要創造人工藻場,必須先取得母藻,在養殖槽中大量培養,待藻類長到一定程度後,鋪設海底擴張網,讓藻類長在特定區域,不會隨海水漂走。
張睿昇說,大型藻場只是基礎,加上人工魚礁、箱網、餌料區、親魚保護區、親魚滯留區、禁漁區、環境監測站等設施,即可打造具規模的海洋牧場。
日本岡山縣沿海就是個例子,漁民不但能定期採收具有經濟價值的藻類,也有豐富的魚類可以捕捉。
即使優點很多,海洋牧場也非百利無一害,張睿昇表示,在天然的環境放置人工設施,就一定會對當地生態造成或多或少的影響。不過,他也說,通常都會選漁業資源不是很豐富的海域建置人工魚礁、藻場,若能藉此增加經濟效益,他持樂觀態度,只是對生態的影響,還須長期觀察。
台灣每年夏秋之際都有颱風,對海岸邊的人工設施,是一大衝擊,加上適合在藻場繁殖的大型褐藻,喜歡生長在年均溫20度以下的海水,張睿昇說,他認為僅金門、馬祖部分區域,有發展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