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第1份百歲人瑞大調查 成長率直逼日本--元氣網

  • 2015-10-13
訪談32位人瑞 安老哲學各有特色
 【本報訊】根據元氣網報導,根據統計,台灣人瑞成長速度在世界上名列前茅,當高齡成為國人生活常態,我們應如何做好準備?聯合報願景工程歷經一年多籌畫,首度與政府、學界合作,完成全台第一份人瑞大調查,期由這群跨世紀百歲長者的生活樣貌,提出對未來超高齡社會的啟發與建議。
 二○二五年兩成是老人
 台灣正快速老化,預估二○二五年時,全台兩成是老人。目前全台人瑞約三○四三位,相當每十萬人近十三位。根據聯合國統計,二○一三年,台灣的人瑞比率低於日本與美、德等西方國家,但二○一○年至二○一五年,八十歲以上人口持續攀升,百歲以上老人的成長率更逼近日本,高於美、德、瑞典、澳洲等國。國內人口高齡化的現象,必須正視。
 深度訪談三十多位人瑞
 「台灣百歲人瑞老化之研究」今天將於衛福部公開發表,調查的人瑞,指民國三年十二月卅一日以前出生的百歲以上人口。這項研究經衛褔部社家署、退輔會、各地社會局協助,委託台灣大學社工系教授楊培珊及台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主任陳亮恭,完成近一百九十位百歲人瑞問卷。
 聯合報願景工作室同時動員報系各地記者,全台從南到北,甚至澎湖、金門、馬祖,深度訪談卅餘位人瑞,記錄他們百年人生長河的生命智慧。
 人瑞「男力」不容小覷
 調查發現,人瑞「男力」不容小覷,男性只要活過九十五歲,成為人瑞機率大增;人瑞的父母及兄弟姊妹也多長壽,間接證明長壽確受基因影響;人瑞少看病,六成自評健康良好,但日常生活需要協助;人瑞飲食多元但潛藏智慧,有人飲食清淡,有人無肉不歡,但吃得節制,且愛吃自家餐食。
 老年隱憂:缺理財能力
 人瑞教育程度高,但缺乏理財能力及財務規畫,成為老年隱憂;七成以上的人瑞有七十歲以上的子女,且主要照顧者以親屬居多,顯示中老、老老照顧的問題正在發生。
 聯合報願景工程於二○一四年推出「活躍老化」四部曲,喚起社會重視熟齡價值,引起熱烈回響。根據人瑞大調查的內容,今年推出「活躍老化2.0/百歲新世力」系列報導。關心超高齡社會議題,我們不應視高齡為負擔與負債,透過鼓勵銀髮產業呼應熟齡需求,以青銀共創促成世代正義,我們現在還有機會建構更好的未來。
 今起一連四周推出報導
 「活躍老化2.0/百歲新世力」今起一連四周,每周推出兩天,報導同步於聯合新聞網、udv tv、聯合報Plus、聯合報Foucs、願景工程官網呈現;我們並蒐羅人瑞的生命智慧加上訪查專家,提出廿種安老提案,出版「安老覺醒:你會呷百歲」新書,將在近期推出。
 聯合報願景工程委託台大社工系和台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進行人瑞調查外,也動員編輯部同仁深度訪談卅二位人瑞,探索他們長壽養生祕訣,也記錄他們對百年人生的看法及價值觀,充滿豁達與智慧。
 每位人瑞都有精采的人生故事。人瑞有情,他們對另一半和子女都充滿濃濃的愛。牽手百年,人瑞夫妻黃奕培和黃王勝玉現在過馬路,還會手牽手;一○二歲的趙丕宗午睡時,九十二歲老伴王秀珍的躺椅一定併排在旁,形影不離。
 監察院副院長孫大川的母親孫貴花一○三歲,她在兒子卅三歲赴歐留學時,雖已年過七旬,為了寫一封家書,靠著上教會自學羅馬拼音,夾雜日文,終於完成愛的家書。
 人瑞不乏巧匠職人,董天補是金門國寶級製作「新郎燈」(俗稱「子婿燈」)大師;馬祖的陳金龍是製作壽棺的師傅,連江縣四鄉五島各戶人家所需棺木,幾乎都出自他手;花蓮的蘇萬欽擁有一雙巧手,把漂流木巧雕各種動物造形,也用廢棄的四色牌製作石磨、筆筒等。
 回憶人生過往,人瑞有其獨有的豁達思想與安老哲學,一○一歲的吳玉每天笑容滿面,常開玩笑:「人生只要多吃苦,煩惱多,就會和我一樣長命百歲」。一○二歲的周懷春說:「子女不如我,留錢做啥麼;兒女勝過我,要錢做啥麼。」人最怕談死,一○二歲的莊清順毫不忌諱:「那天如果我走了,不要為我傷心,把我火化,當做爸爸(阿公)化成青煙飛上天去做神。」
 人瑞高壽,有無特殊養生之道?人瑞飲食並不一定清淡,有的養生,有的盡興。人瑞大多是「要活就要動」的實踐者,一○六歲的宋發棟曾任國家級太極拳裁判,也是儒鶴拳宗師,至今打起拳來虎虎生風;一○六歲彭進添,至今每周一、三、五都會到苗栗市苗南高架橋散步一個多小時。百歲郭庭虎十年前被兒子拉去跑馬拉松,至今參加超過一百八十場,認為只要身體還能動,就會繼續跑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