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暝、送喜、燒馬糧 馬祖元宵不讓你睡--天下雜誌

  • 2017-02-09
 【本報訊】根據天下雜誌8日報導,馬祖元宵慶典很特別,要擺暝、送喜,還要燒馬糧,不小心錯過了也沒關係,正月二十九,還可以抱著棉被去廟裡睡覺,請神明入夢,給你指點迷津。
 雖然春節假期早已結束,但對馬祖人來說,這個年還沒過完。馬祖人重視元宵,這個新年,非得等到元宵節做完「擺暝」,熱熱鬧鬧一整夜,才算真正落幕。
 「擺暝」用閩東話(福州話)要唸成「北慢(音譯)」,意思是整夜祭神不睡覺,熱鬧一整晚。
 馬祖人承襲了閩東的傳統,在元宵節前後不但到處掛滿風燈,入夜燈火通明,各村各莊的廟宇也都擺上豐盛的祭品,請出神明遶境,互相較勁鬥陣,從早到晚熱鬧非凡,鑼鼓不絕。
 在四鄉五島中,擺暝慶典最有規模的,要數北竿坂里。坂里的擺暝從「十三暝」(正月十三)就搶先登場,領先各村各莊,其實這裡面有一段禮讓的故事。
 當地人說,原來坂里和鄰村白沙一同信奉兩村中間的中澳境白馬尊王,早年每到元宵,兩村都搶著要把尊王的正香爐,請到村裡擺暝,糾紛不斷。
 後來雙方協調,坂里提前到正月十三擺暝,白沙仍維持正月十五擺暝,這才化解了長久的糾紛。
 正月十三的傍晚時分,大隊人馬敲鑼打鼓先到村外的中澳境白馬尊王廟恭請神駕,迎回村內的坂里大屋連夜祭拜。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早年廟小,村裡最富有的王家大宅就充當尊王的行宮,每年元宵節前十三暝,中澳的白馬尊王就這樣先移駕?里大屋,在大屋的中堂接受擺暝慶典。
 有趣的是,當尊王神駕進入坂里大街時,家家戶戶都在門口準備了一堆糧草、五穀與元寶,恭迎神駕經過時,除了焚香祭拜,還點火燒糧草,這是為了供尊王的坐騎白馬食用,因為馬吃飽了,來年才有力氣帶著尊王繼續保庇大家的平安啊!
 家家戶戶燒小一堆還不夠,大屋前的廣場還準備了一大圈的馬糧,遶境之後點火燃燒,讓辛苦奔跑的馬兒吃個夠。這個燒馬糧的習俗,據說是北竿的先民從大陸長樂的白馬尊王祖廟傳承而來,不只台灣沒有,連馬祖四鄉五島也只北竿有,非常希奇。
 既然是擺暝,當然是越夜越熱鬧。
 請神遶境之後,燒完馬糧,已近午夜,接著送喜。凡是村子裡去年一年有喜事的,娶媳婦、生小娃,都要在這一天先寫在大屋的牆上,並且把新年回娘家時,娘家送的百子千孫提燈拿到神前供奉。送喜時刻到了,村裡的耆老會領著鑼鼓陣,由新郎帶路,到喜家送喜,講一些吉祥話,祝福喜家添福添丁。
 馬祖的擺暝慶典,有如一場文化饗宴,但真正的饗宴還是在廟裡。
 這幾天,各家都把自家最好料的往廟裡的供桌送,在南竿馬港天后宮、鐵板天后宮,滿滿的供桌幾乎都要擺不下。
 這裡的供品,山珍海味不希奇,最奇的是各家媳婦在供品上發揮巧思,務求神明不但吃得開心,也能看得高興,所以爭奇鬥艷,簡直讓人眼花繚亂,每道菜上面都有紅花裝飾,白豬肉旁邊不但放把刀,刀上還抹了鹽,真到無微不至的地步了。
 討得神明歡心,當然有求必應。說也奇怪,馬祖的各個廟宇,元宵前後都特別靈驗。
 北竿橋仔村的正乙玄壇宮,發財金特別受歡迎;同樣位在橋仔村的女帥宮,則是求子聞名,但只有元宵前後可求紅白蛋,想生男就求白色的,想生女就求紅色的,特別靈驗,橋仔村的一位伊嬤(福州話老奶奶的意思)說,她的二子二女就是這樣求來的,所以每年元宵她都到廟裡當義工,現身說法來報答神明。
 想求什麼卻來不及趕上元宵的也不要懊惱,馬祖的神明還給了一個最後機會,那就是正月二十九的「祈夢」。在北竿的龍角峰廟,每年正月二十九都有一堆人抱著棉被去廟裡睡覺,據說只要心裡想著要問神明的間題或願望入睡,神明就會賜夢給予指示,醒後有耆老幫忙解夢,據說百試百靈,是不是真的?試了才知道。
 連江縣政府在元宵期間同時舉辦馬祖擺暝文化祭,有不少活動歡迎遊客參加,有興趣可關注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