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日報編按:1個記名墓碑牽起了大時代悲劇故事,旅台鄉親吳香官(空軍退役)去年底返鄉在北竿中興公園發現軍人墳墓,拍下照片經由友人在臉書「馬祖捍衛戰士」社團轉貼找到了「回家路」。「馬祖捍衛戰士」群組在臉書傳閱率很高,很多在馬祖當兵者加入,勾起集體懷舊故事。
-------------------------------------------------------------------------------------------------------------------------------------------------------------------
2017/ 02/ 19 20:57【游明煌/ 報導】原籍基隆上兵徐坤湖於民國57年在北竿亡故,軍方葬於塘岐中興公園,50年埋沒荒煙漫間,最近在多名有心人士奔走及基隆市政府協助下終於找到家屬,23日將至北竿進行遷葬,帶骸骨回基隆火化安奉。
為何會相隔半世紀沒消息?徐慶元說,當年三哥退伍前1個多月,區公所通知「軍方說你三哥自殺死了」,這晴天霹靂後,又收到幾百元的遺物及1隻手表,就沒下文了。
找到三哥墓碑,起因於北竿鄉民吳香官去年12月返鄉,在中興公園發現軍人墳墓,拍下照片通知民國70多年在北竿服役的吳政武。吳在「馬祖捍衛戰士」臉書社團貼出墓碑照片,版主范植源轉貼「基隆人踹共」,網友不斷轉貼幫忙找「回家路」。
徐慶元說,民國57年,當時家人急於去馬祖辦後事,但一直等不到軍方船期,老四當海軍時曾去馬祖找沒有結果,與三哥徐坤湖同梯退伍的人也都說不知,當時為了生活很苦,很不甘願也沒辦法,軍方很封閉,沒有管道可問。
徐慶元說,父親是製冰工人,因機器爆炸導致雙目失明,家境非常的困苦,還要養6個小孩,他是老么,至今只有他與老四徐岡贊還健在,老大、老二、大姊都過世,徐坤湖排行老三。
「直到幕碑才知道三哥的下落,太感動了,50年了!」徐慶元看著墓碑的照片,一字一句念出「陸軍十師九九團三營,上兵徐坤湖,基隆市人」,眼眶泛紅。
因家屬貧困無力遷墳,中華民國善願愛心協會會長郭志祥資助交通船票、起掘、遷葬、入塔相關事宜,會同家屬、志工等10餘人23日啟程跨海赴馬祖進行遷葬,帶骸骨回基隆火化安奉。
-------------------------------------------------------------------------------------------------------------------------------------------------------------------
◎新聞眼/讓更多徐上兵「回家」,軍方應主動協助--聯合報
2017-02-20 02:13【記者游明煌/ 報導】流落馬祖近50年的「徐上兵」徐坤湖,終於可魂歸故里,從發現、尋親到促成歸鄉的過程,都來自民間的力量與社會溫情。這些為國家在外島付出青春血汗卻亡故的阿兵哥們,還有多少人回不了家,軍方應主動協助處理。
為何離退伍只剩1個月的士兵會自殺?軍方欠家屬一個交代,早年外島是前線戰區,操練、挖地道、築工事,有多少的阿兵哥為了國家,日夜煎熬,忍受多少思鄉離愁與暗夜孤寂,最後卻僅剩一坯黃土。
年代久遠無從追考,墓碑雖有名字,就像無主孤墳,清明也沒人祭拜,忠魂流落異鄉。
徐坤湖不致「一縷芳魂遺留孤島」,整個尋親過程靠的是民間的愛心,但現在很多營區陸續廢棄,恐會有更多墓碑隱沒黃土蔓草間。
這些散布在馬祖列島的國軍子弟,為國家付出青春血汗,殉職、自殺、病故不一而足,但不該任憑「一海之隔,兩相遺憾」。回家路不該只靠「運氣好」,還有很多個案找不到家屬,無法落葉歸根。
民間疾呼軍方要專案處理,建立標準處理模式,否則光靠民間的力量不夠,花費也很高。早年動員戡亂前線戒嚴年代,留下很多謎團,家屬無能為力;現在的軍方應更主動、親民,展開外島總清查,透過各地縣市政及善心團體的幫忙,讓更多的「徐上兵」都能回家。
「埋」守了50年!基隆家屬找到埋骨馬祖上兵「徐坤湖」--聯合報
- 2017-02-20

基隆徐慶元接獲市府公文及附寄墓碑照片,才得知當年當兵死亡埋在馬祖北竿三哥徐坤湖下落。(聯合報記者游明煌/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