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根據中時電子報16日報導,逾百年歷史的澎湖金龜頭砲台,見證無數歷史戰爭,隨著軍方釋出土地,澎湖縣政府整修古蹟活化再利用,4月26日將正式開放,揭開澎湖軍事之旅的神祕面紗。
媽宮古文化城包括了開台天后宮、順承門、古城牆、天南鎖鑰、金龜頭砲台、篤行十村、第一賓館、澎湖廳憲兵隊、郵便局等古蹟及歷史建築,極具保存價值。
扼守馬公內港130年
縣府積極打造媽宮古文化城,交通部觀光局全力力挺,更列入競爭型國際觀光魅力據點示範計畫,開啟澎湖新旅程。
其中位於馬公西南海岬的金龜頭砲台特別具有時代意義;1886年清代光緒年間澎湖鎮總兵吳宏洛建構完成,與風櫃尾蛇頭山砲台(荷蘭城堡原址)相呼應,一龜一蛇兩側扼守馬公內港吼門,軍事地理位置重要。
國定古蹟「天南鎖鑰」金龜頭砲台,內部古砲基座、坑道、碉堡、兵房、校場、觀測所等軍事設施仍保留完整,但礙於年久失修已多處剝落漏水,地方多年來積極爭取軍方釋出要塞,也爭取獲得文化部經費補助3650萬元進行修復,如今終於要在4月26日重見天日。
報廢高射砲展示雄風
文化局指出,清代興建完成金龜頭砲台,同時也安置了7吋、10吋、12吋口徑的阿姆斯壯後膛砲各一門,這是當年澎湖火力最大的砲台;爾後經歷日治時期及國軍接管後,後膛砲早已不知所蹤。
文化局也特地向國防部申請撥用報廢的M1式40mm高射砲,順利運抵澎湖重新安座於金龜頭砲台,此外另設置不同造型軍士及砲彈模型,這座隱密的百年古蹟再現新風華。
逾百年歷史 澎湖金龜頭砲台重見天日--中時
- 2017-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