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根據金門日報報導,全國第一個風光互補應用設施示範區在金門!
為打造金門縣低碳形象,金門縣政府配合低碳島政策推動「金門縣風光互補應用設施佈建示範計畫」,引入風光應用設施於低碳運具可到之處作為電力供應來源,選擇地區具有入口意象之場域,規劃建置最具效益之風光互補路燈、電動機車充電柱、電瓶車充電站及電池交換充電站,以降低低碳運具之排碳量,使金門發展為低碳幸福島嶼。
風光互補應用設施是風力發電機和太陽電池方陣兩種發電設備共同發電之應用系統,該系統是利用太陽能電池方陣、風力發電機(將交流電轉化為直流電)將發出的電能存儲到蓄電池組中,當使用者需要用電時,逆變器將蓄電池組中儲存的直流電轉變為交流電,通過輸電線路送到使用者負載處。
風光互補應用路燈為電源自給自足之再生能源設施,倘設置地點因為氣候因素(尤以5-6月霧季期間)導致風能及光能不佳致未能整夜供應路燈所需,則夜間將採部分時段供電;惟小金門九井路風光互補路燈因屬碼頭通往市區交通要道,故間隔路燈採併接市電模式供電,亦即平常風況及日間太陽充足時,夜間16座風光互補路燈全數點亮,若風能或光能不佳期間,8座間隔路燈夜間將轉換由市電供電,以維護交通安全。
大金門共12座及小金門九宮碼頭停車場共24座之風光互補路燈電源為完全再生能源發電,會依設置地點及氣候因素影響發電效益,進而影響風力發電機旋轉快慢及路燈點燈時間,若民眾發現路燈點燈時間過短,極有可能為天候因素導致蓄電池能量不足,因而無法提供整夜夜間照明;若遇風況極佳氣候,風力發電機卻不轉時,為蓄電池能量已為滿載,控制系統為保護設備因而使風力發電機煞車,當電力消耗後系統即自動恢復運轉。
九宮碼頭旅遊服務中心電池交換充電站及環保局再生能源低碳中心電動機車充電站之建置,非以火力發電之市電作為電源,而是引入風光互補應用設施於低碳運具可到之處作為電力供應來源,每年約可產生22,995度電力,約可節省5,748公升燃油或8,508公斤燃煤,二氧化碳年減12,141公斤,相當於1座大安森林公園二氧化碳吸附量。本計畫將電動載具落實為真正之綠能零碳載具,為金門發展為低碳島嶼之第一步,實現金門成為「21世紀新型態低碳生活的幸福宜居島嶼」之願景。
打造低碳幸福宜居島嶼 金門建置風光互補發電設備-金門日報
- 2017-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