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放流稚鱟8萬尾-中國時報

  • 2017-05-21
 【本報訊】根據中國時報報導,在4億年前古生代泥盆紀就出現,有「灘地上的活化石」之稱的鱟,台灣本島幾乎已完全絕跡,在金門也面臨棲地破壞,逐漸減少的生態危機。縣水試所在古寧頭海域放流稚鱟8萬尾與成鱟5對,期待在全台唯一的鱟保育區再現盎然生機。
 披著一身甲殼,外型像鋼盔,且雌雄成對出現,又有「鋼盔魚」、「鴛鴦魚」與「夫妻魚」之稱的鱟,在台灣地區已無野生發現紀錄,僅澎湖偶可一見。
 但在金門因為長期軍管,海岸不得任意進出,反而提供牠們棲息、繁衍的安全環境,西部和北部潮間帶仍有穩定的族群分布,但近年隨著開發腳步的逼近,也同樣面臨棲地破壞問題。
 金門縣政府在1999年12月公告劃設400公頃「金門古寧頭西北海域潮間帶鱟保育區」,同時由縣水試所進行稚鱟復育計畫,希望這種在4億年前就出現,2億年前演化成目前模樣的鱟,在金門生生不息繁衍下去。
 縣府建設處副處長王垣坤偕同金寧鄉長陳成勇、金湖鎮長蔡西湖和金管處副處長蘇承基率同古寧國小、金鼎國小與金門農工師生及家長約160人,在古寧頭北山出海口放流1到2齡稚鱟8萬尾和成鱟5對,希望海洋生態保育觀念往下扎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