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根據自由時報報導,有134年歷史的屏東鵝鑾鼻燈塔,每年都會油漆養護,燈塔主任彭念陸發現燈塔內部鐵身出現鏽蝕,今年5月底開始進行啟用以來首次全面除鏽工程。文史工作者念吉成表示,雪白的塔身因出現大範圍「裸體」而浮現不少珍貴痕跡,下次「脫皮」不知要等幾十年後,值得民眾前往記錄。
「裸體」後的鵝鑾鼻燈塔,呈現出斑斑鐵鏽的原始模樣及數不清的彈孔。燈塔人員架起鷹架,避開中午烈日炙烤塔身鐵板的高溫,利用早晚進行手工除鏽。漫長的除鏽過程中,最重要的發現是澄清了「燈塔曾被清朝燒毀或被二戰聯軍砲火炸毀」的傳言。
內部保有清朝磚造構建
退休前負責這項百年大工程的燈塔主任彭念陸說,二樓位置原來有三處出入口,清代時期有欄杆設置機關槍砲,除鏽後發現是用磚塞滿,他與念吉成初步考據,都看不出遭炸毀重建的痕跡。燈塔二次大戰遭聯軍轟炸掃射的舊彈痕倒是不少,仍用當時的桐油灰工法填補,內部也保有清朝時的磚造構建。
二戰末遭聯軍猛轟掃射
念吉成指出,鵝鑾鼻燈塔是清朝出資,英國工程師哈爾定設計監造,塔身為銑鐵所組裝,厚度有2公分,內部再以清朝製磚築,清末交日本帝國前,縣令下令士兵放火幸未燒毀,二戰末遭聯軍猛轟炸及機關槍掃射也未倒下,鐵身許多彈痕記錄歷史,戰後不斷補丁加上年年上漆至今,這次百年首見的除鏽工程,值得民眾前來一睹風采。
百年首見 鵝鑾鼻燈塔脫皮除鏽-自由時報
- 2017-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