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根據HiNet新聞13日報導,自1937年被目擊後一直行蹤成謎,直到2000年始被重新發現,令其有「神話之鳥」的美名的黑嘴端鳳頭燕鷗,族群數量如今只有約100隻或更少,已瀕臨絕種。林務局周三(12日)首度公布10年來研究黑嘴端鳳頭燕鷗行蹤的結果,發現其會在夏季留台繁殖,然後就一路飛往菲律賓,又或經越南飛往柬埔寨等東南亞國家過冬。
林務局表示,自2008年開始,就委託台大團隊與台北市野鳥學會執行黑嘴端鳳頭燕鷗的保育研究計畫,2016年在馬祖及澎湖兩地分別紀錄到15隻及7隻黑嘴端鳳頭燕鷗,今年則截至6月,在馬祖紀錄到26隻、澎湖2隻,共28隻,大多棲息於馬祖燕鷗保護區、澎湖玄武岩自然保留區及南海玄武岩自然保留區內,故確認馬祖及澎湖兩地都其繁殖要地。此外,大陸浙江的五峙山、韭山也是主要棲息地。
台大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教授袁孝維表示,黑嘴端鳳頭燕鷗族群小,勢單力薄,多和數量較龐大的普通鳳頭燕鷗共同生活,藉此得到保護。研究團隊不願隨便驚擾黑嘴端鳳頭燕鷗,因此這次調查成果,是透過在24隻普通鳳頭燕鷗身上裝設衛星追蹤裝置而來,加上有鳥友曾在東南亞目擊黑嘴端鳳頭燕鷗,才推斷出黑嘴端鳳頭燕鷗也照同樣的路徑遷徙,有時亦會兵分兩路,一路往菲律賓,另一部分則是飛往中南半島的越南、泰國、柬埔寨,最遠甚至會到緬甸。
袁孝維表示,黑嘴端鳳頭燕鷗遷徙都是途經發展中國家,當地的候鳥棲地保育恐不佳,因此她經常參加國際研討會,把黑嘴端鳳頭燕鷗保育的觀念向外推廣。袁孝維又指,如今黑嘴端鳳頭燕鷗的棲息地得到確定,未來希望能和當地政府多聯繫溝通,分享保育資訊。
「神話之鳥」行蹤揭秘 夏季留台、東南亞過冬--HiNet
- 2017-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