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根據聯合新聞網17日報導,看石滬不用到澎湖,苗栗縣後龍鎮的海邊也有,鎮公所今天在縣府登錄「文化景觀」合歡石滬辦理石滬文化節,鎮長朱秋隆並預告將會結合石滬的特色,規畫深度的套裝遊程。
澎湖雙心石滬大有名氣,而苗栗縣後龍鎮海邊一度綿延23座石滬,目前完整保留僅剩合歡、母乃石滬,合歡直徑約150公尺,也是最大一座,鎮公所今天辦理石滬文化節,下午1點半退潮,500名親子迫不及待拿起網子、水桶,或用手捕捉留在石滬的魚蟹蝦,氣氛相當熱烈。
朱秋隆也小試身手,1尾海水草蝦手到擒來,他說,合歡及母乃石滬是縣府登錄文化景觀,縣府文化觀光局提報「再造歷史現場」計畫,爭取200萬元復建另座大新石滬,目前仍未核定,希望透過石滬體驗活動吸引遊客,並重現石滬捕魚榮光。
苗栗縣政府文化觀光局指出,石滬見證先民產業經濟活動,早期漁民的智慧,不花一毛錢,就地取材撿拾海邊的卵石交錯堆砌石圍,漲潮時海水淹蓋石滬,魚群游進石滬覓食,退潮時被困在石滬,漁民趁機捕撈, 目前石滬雖仍有捕魚活動,但漁獲量早已大不如前。
石滬歷經3、4百年歲月洗禮,後龍外埔石滬群在後龍溪以北僅存合歡及母乃兩座完整石滬,後龍溪以南則以狀元石滬最為人知,石滬屬先民因應自然環境發展出固定式魚撈設施,也是台灣本島少數完整的石滬結構,具有歷史與生態意義,深具保存價值。
澎湖石滬捕魚見證先民智慧 後龍鎮公所要打造觀光亮點--聯合新聞網
- 2017-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