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根據聯合報28日報導,澎湖南方四島的海洋潮流湧升區,或稱為東西吉廊道,要不要劃禁漁區,引發生態和生計的拔河,受海管處委託進行魚類資源調查的學者陳義雄說,這裡已經是台灣魚類的「種原庫」,調查結果太令人振奮了。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教授,也是海科館副館長的陳義雄說,30年來他從淡水魚類研究到河口及紅樹林魚類,再到海水及珊瑚礁魚類,這2年有機會到南方四島研究魚類群聚與生態,終於找到最後一塊拼圖,揭開銀紋笛鯛神秘的一生。
陳義雄說,銀紋笛鯛又叫紅糟,是台灣重要的經濟魚種,牠會在半淡鹹水區孵化成長,小魚游到河口,甚至到下游的淡水域,逐漸長大,再回到大海棲息,牠和石斑一樣要長很大才會繁殖,一公尺長有生孕能力的成魚初估可能要5、6歲,但是到底牠們游到那裡去繁殖一直是個謎。
去年,他在東西吉廊道撞見一群近50尾的銀紋笛鯛群聚在一起,一隻公魚像噴射機一樣衝過去,留下十多公尺長長的精液噴霧線,和母魚排出的卵受精,那場面很震撼,原來這裡就是他們群聚繁殖的秘密基地。
陳義雄說,南方四島有很棒的珊瑚礁,重要的潮流地形湧升區又集中在東西吉廊道,提供海域極為充沛的營養鹽與大量有機質,它就是像是一畝良田,又是南北貨物匯集地,準備生小孩的成魚在這裡住下來是最佳選擇。
累了、餓了,這裡隨時有「御便當」的小型雀鯛與花鱸等魚種可以吃,強流又會把受精卵往北往南送,遍布台灣海峽各地,增加存活率。
銀紋笛鯛的成魚族群今年較去年明顯增倍成長,更開心的是,這裡還有許多經濟魚種繁衍。當初成立澎湖南方四島國家公園的目的,正是要把這裡當成「種原庫」,東西吉廊道已經是個小小種原庫了。
但許多漁民看到大魚這麼多,就像鈔票在飛,眼巴巴想衝進來大賺一筆,陳義雄說,漁民想抓魚也沒有錯,「但不讓大型經濟魚種的爸爸媽媽順利生小孩,它怎麼會有後代?」這裡絕對不能讓漁民衝進去把種魚抓光,而是要設法利用這麼好的生態區條件,孕育台灣難有機會長大的成魚,順利繁衍下一代,讓資源生生不息。
陳義雄說,海管處規劃要求做24個潛水測站,他已經持續多做了十幾個站,他在這裡還找到至少兩個全世界沒發表過的新物種,及4到5個台灣第一次看到的新紀錄魚類,有好幾條魚還是世界第二隻。
極稀有種魚類願意住在台灣,代表這個棲地的健康狀態非常好,國家公園的劃設與保育,確實有明顯績效。未來如果把這麼小範圍劃為完全禁漁區,受惠的一定是當地漁民。
他年底前會把普查做完,也建議將來國家公園在規畫核心的生態保護區,或是完全禁漁區一定要有所做為,傳統漁業在核心保護區應全面禁止,但岸邊磯釣對海域衝擊不大可以適度開放,進行有效資源保育管理。
資源調查發現「東西吉廊道」為台灣魚類種原庫--聯合報
- 2017-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