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東沙海域 打造汙水再生設施--中央社

  • 2017-11-06
 【本報訊】根據中央社5日報導,東沙島有美麗的自然景觀和豐富的海洋資源,卻因為島上缺乏汙水設施,生活廢水多滲入土壤或流入海域,汙染島礁生態,高雄市政府水利局規劃打造汙水處理設施並回收再利用。
 東沙島有礁台、潟湖、沙洲、淺灘、水道及島嶼等地形,海域生態有繽紛的珊瑚群聚,富藏珊瑚礁魚類、軟體動物、甲殼動物,還有不時造訪的檸檬鯊,東沙環礁在96年成為首座海洋國家公園。
 日前,營建署及市府水利局人員前進東沙島勘查島上建築物及汙水處理設施,決定著手改善,以確保東沙島海域免於因為生活廢水受到汙染。
 水利局總工程司梁錦淵今天告訴中央社記者,東沙島上有30棟建物、常駐人員約200名,僅管理站採高級處理汙水回收再利用,其餘都是沉澱後滲入土壤中或流入海域。
 未經處理的廢汙水會影響環礁生態,經水利局評估將打造一處生物薄膜處理設施,汙水處理量每日約50到70噸,這些二級放流水還可供澆灌和洗車使用。
 梁錦淵說,水利局估計規劃設計及工程費新台幣6000萬元,將爭取前瞻基礎建設經費,明年啟動興建工程,既可解決汙染海域的問題,同時增加水源供給,免國家公園受到汙染。
 東沙島在民國79年劃歸高雄市旗津區中興里,由高市府代管,東沙距離本島240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