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漁資源 箱網養殖全球瘋行--工商時報

  • 2017-11-10
 【本報訊】根據工商時報10日報導,台灣四面環海,漁業發展歷史悠久,漁業產值為全球經濟所做貢獻大家有目共睹。全球暖化,魚資源短缺,為保護海洋生態,及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我本土水產所面臨的市場競爭壓力,中央目前正積極推動海上箱網養殖漁業,促使台灣養殖漁業從傳統性產業蛻變為優質養殖漁業。
 所謂「海上箱網養殖」係指在海上利用固定構築的圍網體於一定範圍水體內飼養大量水產動物之養殖法,就像養在池塘中一樣,可控制魚兒的成長,而且可以隨時撈捕。
 具有不使用陸地水土資源,收成及單位水體生產力高等優點,海上箱網因利用純淨無污染的海水養殖,因此養殖之魚類與天然海水魚相似,肉質鮮美受到消費者喜歡,一直為海鮮餐廳高級魚貨來源之一。
 台灣區漁網具製造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蔡哲仁表示,我國名列全球前20大漁業國之一,每年總產值達千億台幣,遠洋漁業年產值居全球前3位、秋刀魚產量全球第1,魷魚年產量全球第2、石斑魚產值逐年倍增。以現行世界主流的箱網養殖,由於飼養方法條件相當嚴苛,因此在台灣適合從事箱網養殖的地方不多,只有宜蘭外海、澎湖,小琉球等地區。
 蔡哲仁指出,台灣目前因受到國際捕撈配額限制,及沿近海漁業資源持續枯竭,漁業發展正面臨嚴峻考驗,國際現流行的箱網養殖,正好可以利用我優越的漁網具技術,以及澎湖箱網養殖優異的海域條件,改善台灣漁業發展的現存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