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根據聯合報7日報,金門地處炎熱的副熱帶氣候,不少居民長期流汗量多、飲水量少,成為尿路結石的好發地區,罹病比率也比台灣本島多百分之10。衛生福利部金門醫院引進最新型體外震波碎石機,「結石剋星」啟用後可減少8成以上的尿結石患者赴台轉診,享有在地化醫療服務。
衛生福利部金門醫院11月底引進美國最新型的體外震波碎石機,已有12名病患完成治療,金門縣長陳福海、金門醫院院長屠乃方和衛生局副局長李金治等人昨天共同剪綵時。屠乃方表示,造價一千多萬元機器全由縣政府埋單,感謝縣府的支持。
陳福海表示,「金門醫療不能等,鄉親健康不能拖」,金門要落實醫療在地化,就須擁有先進設備。
金門醫院泌尿科主任翁文慶說明,12名病患完成體驗中,有兩名曾使用舊型碎石機病患反應良好,和過去舊型碎石機宛如燃放鞭炮般來得安靜多了,而且更安全。
金門醫院指出,尿結石發病年齡約在30至50歲間,男性約為女性的2至3倍,復發率極高,每年約有百分之10的機會再復發,因此需要長期追蹤及反覆治療。
體外震波碎石優點是簡單、低風險、治療時間短、恢復快、效果好,病患不須住院、不須麻醉、不須開刀,以體外震波能量擊碎百分之80位於腎臟或輸尿管結石。
金門醫院有結石剋星 病患不必跑台灣--聯合報
- 2017-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