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嶼生物多樣性 金管處出新書推銷--聯合報

  • 2018-03-02
 【本報訊】根據聯合報1日報導,有「離島中的離島」之稱的烈嶼,生態豐富,當地的昆蟲以及潮間帶生物繁多,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昨舉辦烈嶼潮間帶生物資源、烈嶼昆蟲生物資源新書發表會,作者洪清漳與張永仁分享多年來調查結果,也讓大家一享金門多元生態。
 《烈嶼潮間帶生物資源》作者洪清彰說,調查後,發現生態種類實在太多,最後僅列出300餘種,這並非全部的烈嶼潮間帶,而是受限篇幅以及還有尚未鑑定完成的生物,希望建立一套生物資源圖鑑,成為認識潮間帶生物的寶典。
 這本書最特別在於有許多海蛞蝓品種,有些是在台灣圖鑑翻不到的,甚至還沒有發表過的,這次發現多達7、80種。洪清彰也說金門的保麗龍海漂垃圾相當嚴重,小保麗龍再被海洋生物食用,形成令人痛心的食物鏈。
 張永仁所寫的「烈嶼昆蟲生物資源」,利用2年的時間來對烈嶼地區進行精確調查,同時還登上大膽島十餘次,記錄了560餘種的大小昆蟲,其中多達246種還是首次在金門發現的,更有56種是台灣看不到,而且尚未被登載的全國新紀錄種昆蟲,是了解小金門昆蟲重要書籍。
 金管處副處長蘇承基表示,出版書冊希望能喚起地區鄉親對環境的珍惜重視外,也能將調查到的昆蟲生物,透過生態旅遊的方式,讓更多國內外旅客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