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根據國立教育廣播電台9日報導,教育部106年啟動「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其中最具指標性的深耕型計畫,全國只有13件獲得核准,而以海洋特色辦學的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提出「三漁興旺-國際藍色經濟示範區」計畫,就是其中之一,深具扶持在地產業發展的經濟、人文意義!
「一個偉大的城市應該要有一所偉大的大學!」在教育資源的分配中,大專校院獲得政府關注及投入,除了在自己專業領域持續研究創新,更應該主動積極和社區、社會、產業結合,將知識傳遞給大眾,帶動所在地區繁榮與發展,實踐大學社會責任,國立臺灣海洋大學的「三漁興旺-國際藍色經濟示範區」計畫,可說是最佳範例之一!
計畫總主持人、國立海洋大學副校長莊季高談到,漁村沒落、年輕人無法留在家鄉打拼,是學校提出計畫、希望改變的初心,攜手地方社區,希望共建區域創新系統,達成沿海生態環境永續保護、沿海海洋資源永續利用、漁業漁村漁民永續成長、生態保育人才永續培育的總目標,未來海洋大學若能藉此計畫發展出成功模式,還能將成功模式複製到臺灣其他漁村,幫助更多漁村活化。
計畫共包含6項子計畫,在基隆及北海岸地區的子計畫有3項,包括子計畫1「北海優鑫:北海岸三漁整合發展計畫」,幫助漁村完成數位電子書、數位導覽系統、電商平台及文創小物等;子計畫2「劍蝦:創造劍蝦新產業及文化發展計畫」,提供食品加工利用、保鮮技術建議;子計畫3「雙花:花枝花蟹復育及保育計畫」,提供花枝花蟹等經濟海鮮相關養殖建議。而在馬祖及屏東地區的子計畫方面,子計畫4「生態優鑫:生態教室與聚落整合發展計畫」,協助在地有關生態、聚落文化與社區再發展規劃等;子計畫5「藍眼淚:夜光蟲復育及生態觀光計畫」,子計畫6「褐藻:藻類復育及永續漁業計畫」。
藍眼淚復育及生態觀光計畫獲教部核准 海洋大學貢獻專業--國立教育廣播電台
- 2018-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