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根據蘋果日報31日報導,中國大陸非洲豬瘟持續蔓延,為防範非洲豬瘟入侵,政府多方防範,甚至將研擬從最高罰鍰1萬5千元調至30萬元。但10月31日農委會下午4時特別召開記者會,台灣首次從金門小三通入關前的棄置箱內,查獲旅客棄置的中國大陸「双匯-香脆腸」肉品(真空包裝彈脆香脆腸),檢出與中國大陸非洲豬瘟病毒株其p72基因100%吻合。
農委會副主委黃金城表示,從金門小三通水頭碼頭旅客農產品棄置箱,發現被拋棄的肉製品中,檢驗到非洲豬瘟病毒核酸,可說繼韓國、日本後,台灣首次檢驗出非洲豬瘟,這也代表我國檢驗技術是沒問題的。
黃金城說,中國大陸從8月3日開始,到現在不到3個月時間,非洲豬瘟疫情,已從東北,一路往下擴張,這陣子雲南、貴州再到湖南,這情形看來,從距離算起,超出過去所傳播的速度,過去非洲豬瘟從南歐往東歐,再往俄羅斯擴張時,大概是1年100多公里,這次不到3個月中國疫情不斷爆發,是非常嚴重擴散型傳染。
對台灣危險性增高,這次檢出肉品,也是8月3日瀋陽確診亞洲第一起非洲豬瘟案例、中國最大肉品加工廠「双匯」,可見牠的肉品普遍存在病毒。
黃金城強調,香腸是10月25日寄往家畜衛生試驗所,第一次檢驗出98%,但第二次沒驗出,第三次透過萃取、濃縮檢測,10月31日下午確定檢測出100%吻合。
黃金城坦言,若非洲豬瘟肉品進到台灣,很怕民眾會將吃不完、壞掉的肉品,在沒煮熟的情況下直接拿去餵豬,這會導致豬隻立刻被感染,所以10月31日與海巡署開會,會加強查緝,有關肉品罰鍰,也送行政院去做罰款調升,讓國人、外國人,不要把肉類相關產品,帶回台灣。
防檢局局長馮海東表示,金門截獲陽性檢體,表示防範宣導有成效,不是從旅客身上找到,是從棄置箱查獲,不會流入市面,會去抽樣,由於要有入關才能做開罰,因此該案例不會有開罰動作,也會針對肉品進行銷毀,不會流入市面。
黃金城也認為,中國疫情沒有沒想像這麼單純,從中國媒體來看,能斷定有些疫情,沒經過檢驗就說不是,非洲豬瘟疫情應該要透過檢驗,中國就只用肉眼去判斷不是非洲豬瘟,個人專業判斷,中國大陸全部淪陷,未來這個病毒會存在在中國養豬環境裡面。
根據農委會提供最新數據,自2018年8月27日起針對中國大陸豬肉產品進行採樣送檢,採樣321件,完成檢驗306件,其結果為陰性;消毒毯採樣870件,完成檢驗690件,也為陰性。
另,針對中國大陸及其他疫區家畜肉類產品,旅客違規裁罰案件,9月開出罰鍰新台幣3000元90件,罰鍰15000元共15件;10月開出罰鍰3000元91件,罰鍰15000元共84件。9至10月份共累計罰鍰3000元181件、罰鍰15000元99件。
由於金門及馬祖因地理位置特殊,為防範疫病透過小三通傳入,防檢局表示,採取嚴謹的雙重把關機制,第一、自中國大陸入境金門及馬祖,活豬、豬肉產品及其他活畜禽、肉類產品禁止輸入,同時,為防堵旅客攜帶肉類製品入境,每件行李均經財政部關務署X光檢查,防檢局金門檢疫站並搭配檢疫犬組於行李轉盤進行檢查,而小三通郵包亦需經關務署X光檢查,如有異常即通知檢疫人員處理。
第二、自金門或馬祖進入台灣,目前金門活豬禁止運往臺灣本島,馬祖地區豬隻於符合防疫規定的情形下,才可輸台,迄今無銷台記錄,而旅客行李每件經X光檢查,金門及馬祖的豬肉產品需經檢疫站登錄及檢查,才可攜帶來台。
防檢局指出,為防堵任何可能的傳播途徑,會協請海洋委員會海巡署針對重點港口啟動擴大執檢作法,提升港口安檢比率,防範漁船走私,並先期掌握往返大陸地區之船舶,並就小三通旅客尖峰流量,調派人力支援通關安檢,防範民眾夾帶豬肉產品入境。
首例!金門小三通肉品驚見非洲豬瘟病毒--蘋果日報
- 2018-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