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根據澎湖日報13日報導,澎湖縣環保局自105年大力推動畜牧業沼液沼渣作為農地肥分利用之政策,推行至今在全縣4家在養的養豬場中,已有2家養豬場參與,施灌作物包含香蕉、花生等不同作物,每年可減少畜牧廢水排入澎湖縣水環境中,不但減少了環境污染,更將畜牧廢水轉化為資源再利用提供農民作為農田的肥分來源,已獲得成效。
澎湖環保局表示,自「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修正以來,加入沼液沼渣農地肥分使用專章以來,環保署於全國各地大力推動畜牧糞尿資源化利用,而本縣養豬場雖規模未如台灣本島之養豬場一樣,但也一同響應畜牧糞尿資源化,減少水環境的污染。
環保局指出,透過畜牧糞尿資源化的推動,使得畜牧廢水變黃金,透過將畜牧糞尿廢水處理轉化為沼液沼渣有機肥,作為農田肥分進行澆灌,可節省畜牧業者的水污染防治費支出,又可減少糞尿有機物排入水環境,可有效降低水環境染負荷量,並減輕水體污染情形,創造農業環保與經濟多贏的局面。
肥水不落外人田 澎湖縣畜牧廢水資源化初見成效--澎湖日報
- 2019-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