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19 22:04(中國時報記者吳正庭/金門報導)小金門(烈嶼鄉)南山頭的玄武岩海岸,最近出現大量「綠石槽」,遠眺整個海岸好像被覆上一層天然的綠色地毯;當地生態觀察家洪清漳說,每年3、4月,以石蓴、滸苔等為主的綠色藻類布滿石槽,縱向的溝槽,紋理分明的岩脊,形成令人驚嘆的「綠石槽」海岸景觀。
洪清漳說,玄武岩是一種地下岩漿從火山中噴出或從地表裂隙中溢出凝結形成的火成岩,受地表的風吹日曬雨淋,在青岐村的南山頭海岸就形成了磅礡雄偉的玄武岩海岸景觀。
他說,這些遺留岸邊的風化礁岩,經過波浪長期的沖刷,質地鬆軟的部分被侵蝕,又有堅硬的玄武岩礫石隨著潮來潮往在上面滾動,留下較堅硬的部分就形成溝槽。每年3、4月,以石蓴、滸苔等為主的綠色藻類長滿石槽,讓岩礁看起來就像連綿不盡的綠色地毯,形成了令人驚嘆的「綠石槽」海岸景觀。
洪清漳說,玄武岩是黑綠色的岩石,一經風化,岩石中的鐵釋出氧化而成三價鐵染色;氧化鐵又隨含水量的不同,使得表面呈現黃色、紅色、褐色等不同的顏色,甚富色彩之美。
金門縣政府農林科長鐘立偉說,「綠石槽」在地理名詞中,應稱為「潮溝」或「海蝕溝」,是一種地質景觀;退潮時,海浪拍打潮間帶,打上來的海水順著低窪處流回海中,時間一久,這些低窪區被沖刷成一條條小水溝狀,就是潮溝形成的原因。
他說,潮溝水流湍急,會為許多附著在溝壁上如海綿、管蟲、牡蠣等帶來豐富的食物。槽溝狀的海岸侵蝕地質配上石蓴和石髮等綠色海藻,就形成美麗的景觀。
金門攝影學會理事長許進西說,就觀察所得,目前全金門僅小金門青岐南山頭的玄武岩海岸拍得到「綠石槽」;建議有意前往拍照的同好,可以把握退潮的2至3小時,視個人習慣放慢快門或使用減光鏡,說不定會有令人驚艷效果。
季節限定美景!小金門「綠石槽」驚豔 還有黃紅褐色彩--中國時報
- 2019-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