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清明大蛤包飯 餐廳找回式微傳統佳餚--自由時報

  • 2020-04-06
 2020/04/06(自由時報記者劉禹慶/澎湖報導)消失中的美食記憶!澎湖清明節大蛤包飯近年已漸漸式微,傳統美食走入歷史,主因是大蛤減產,加上作工繁複,現代納骨塔又取代傳統墓葬習俗等,還好有餐廳願意嘗試接手,將大蛤包飯搖身一變成為餐廳佳餚。
 四面環海的澎湖群島,最能代表澎湖人清明美食的,根據文史工作者許玉河老師查證,非「大蛤包飯」莫屬。大蛤產於澎湖潮間帶,將大蛤挖開後填入糯米,以麻線綁好固定蒸熟,鹹中帶著甘甜堪稱人間美味。清明掃墓以「大蛤包飯」緬懷先人,祭畢食用「大蛤包飯」,再將蚌殼置於墳上。
 由於近年來澎湖潮間帶遭受人為破壞,加上過度捕撈的結果,大蛤有減產的跡象,雖然澎湖縣政府農漁局水產種苗繁殖場進行復育工作,但短期內數量還是不容易平衡,加上大蛤包飯作工相當繁複,缺少傳承的情況下,也讓近年來澎湖掃墓少見大蛤包飯,記憶中的美食味道,只能在部分餐廳裡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