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6(客家電視報導)研究調查指出綠島海域目前共記錄到軟體動物56科168種,甲殼類動物28科75種,棘皮動物24科48種,而且發現到潮間帶的種類數量比海底多,因此綠島近幾年來推展夜間潮間帶生態觀察遊程,吸引不少到綠島觀光的遊客,夜間由導覽員帶領前往潮間帶認識生物。
暑假綠島觀光旺季,夜間在潮間帶燈光閃閃,一群群遊客由導覽員帶領在潮間帶探索不睡覺的海洋生物。
在綠島潮間帶會看到很多種長相顏色不同的海參,有的很少見,這種長長一條,看起來像海蛇一樣的生物,也是海參的一種叫做「斑錨參」,它一離開水面就只剩下薄薄的一層皮。
到綠島潮間帶需要專業的導覽員帶領,才能安全的走在礁岩上欣賞到特殊的海洋生物,運氣好的話還會看到海蛞蝓。
遊客 吳小姐:「本島看不到的東西或生物,就會覺得很特別。」
遊客 林先生:「小朋友比較少接觸這些夜行性的海洋生物,多多少少一定會有教育意義的。」
導覽員說由於綠島推動海洋保育,潮間帶少有人為破壞,很適合推展生態探索遊程,有助於讓遊客瞭解海洋保育的重要。
生態導覽員 大雄:「我們盡量就是把生物放在水裡面,我們靜靜的去觀察它就可以了。」
綠島潮間帶周邊海域擁有超過300多種已知的生物,有許多是平常很難見到的引起遊客好奇,不過導覽員呼籲有些生物有毒,像是這種鋼毛蟲就有毒,遊客千萬不要亂摸不瞭解的海洋生物。
發展生態觀光 綠島推夜間潮間帶遊程--客家電視
- 2020-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