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11(中央廣播電台報導)疫情阻斷國際觀光活動,海關統計顯示,今年國際及國內離島免稅店業績表現與過去大不同,7月離島免稅店業績逾新台幣5億元,創歷史新高,相對機場國際免稅店業績僅5000萬元,為離島免稅店的10分之1 。
俗稱新冠肺炎的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持續於全球蔓延,台灣相對防疫有成,日常生活及國內旅遊仍可持續進行,在無法出國狀態下,更是迎來前所未有的國旅熱潮。
財政部關務署統計,觀察今年以來,澎湖、金門、馬祖、綠島及小琉球等離島地區免稅店的業績,在國內解封後逐漸升高。舉例來說,4月業績1.1億元、5月1.5億元,6月2.6億元,7月在旅遊補助及振興三倍券助攻下,單月業績更達5億多元,創下歷年新高。
相對之下,機場國際免稅店的銷售額,7月只有5000萬元,上半年合計僅26億元,比起2019年同期的116億元,大幅衰退7成7,遠低於近年平均百億元以上水準,主因是疫情導致進出旅客人數銳減。
為提振業績,近期包括台灣虎航、星宇航空、長榮航空和華航等業者,紛紛推出「偽出國」飛航行程。關務署官員表示,是否能因此提振國際免稅店買氣,8月才能見分曉。
關務署提醒,民眾前往離島旅遊,或搭乘國際郵輪跳島旅遊,於免稅商店購買免稅品時,應留意規定的免稅門檻,超額將無法享有免稅價;購物時應出示旅行證件或身分證明文件,且同一郵輪航次的旅程中,旅客自同一離島內各免稅購物商店購買的免稅貨物,其數量及金額應合併計算,而購買菸酒品項者也須年滿20歲。
國旅熱潮挹注 離島免稅店7月業績破5億 創歷史新高--中央廣播電台
- 20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