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01(聯合報/記者趙宥寧報導)離島的孩子較缺乏藝文體驗,東引國中小附設幼兒園主任黃慧雯今年初與幼兒園教師傅薾萱參與教育部幼兒園美感教育扎根計畫,兩人周末到台灣研習,把美的「撇步」帶回學校。歷時1年,校園環境煥然一新,也和社區更親近,路邊不起眼的愛心小草,也是孩子對美的發掘。
東引國中小號稱國之北疆,從台灣本島前往東引,搭船往返是直達的一條路,或要先從本島搭飛機到南竿,再從南竿轉搭台馬輪到東引,交通不是很方便。
黃慧雯是台南人,2004年考取東引國中小附幼教職,一待就快廿年,在東引落地生根。島嶼小,生活與工作空間重疊是日常,即便下了班,在餐館吃飯還是常聽到孩子喊「老師」,由於島嶼對外聯繫相對少,一度讓她不適應。
「孩子想學東西,不是隨便就能找到老師,不像台灣想報名學什麼就有什麼」。黃慧雯說,1年前看到教育部美感教育計畫,便徵詢幼幼班、混齡班4位教師意見,決定一起將幼兒園大改造,並由她與傅薾萱一起到台灣研習,把對美感的精髓「學」回去。
「每次要出去就是看天」,1年共有8場研習,飛機若遇濃霧就不飛,黃慧雯說,某回兩人賭飛機會飛,未料還是敗給天氣,只好改搭單程8小時的船,上完課後再趕搭船回東引,常是在匆忙中往返。
黃慧雯指出,學減法美學、加法美學,去掉教師空間雜亂布置,也引導在地師生、家長,一同找出在地亮點。不只教室變得簡潔整齊,帶孩子訪談周邊耆老、鄉親,在村莊內各式設計都會出現的燈塔成為共識,帶領孩子運用各類媒材再製燈塔,共構在地記憶。
除將在地特色融入校園布置,校門口常被機車占據的空間,師生放入植栽,打造迷你花園,學生偶爾會停留看花草。某回家長問孩子有哪些植物,孩子答不出,隔天就跟老師說要插牌子。黃慧雯說,孩子化身小小導覽員,一年下來,孩子對「美」更有感,對日常風景不再習以為常。
美感教育扎根 東引附幼主任、教師把「美」帶回校--聯合報
- 2020-12-02

東引國中小附設幼兒園主任黃慧雯參與教育部幼兒園美感教育扎根計畫,一年來利用周末到本島研習。(圖/黃慧雯提供)